分享

河池巴馬: “非遺+脫貧”帶富村民
廣西日報  2019-06-11 09:24:43

  本報巴馬訊 (記者/韋鵬雁)“補糧”是巴馬瑤族自治縣民間給老人祈福添壽的傳統儀式,在該縣仁壽山莊,“補糧儀式”是知名的展演項目,成為國內外遊客了解巴馬長壽文化的一道窗口。6月9日晚,在觀看完展演後,遊客馬繼軍説:“我感受到孝老愛親是巴馬人長壽的重要因素。”以仁壽山莊的民俗表演為核心,周邊70%以上的群眾開辦有農家旅館,大小旅館400多家,積極發展鄉村旅遊。

  在脫貧攻堅戰中,巴馬依託“世界長壽之鄉”品牌,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簡稱非遺)集聚優勢資源,探索文化扶貧和發展文化産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從2016年至今,通過“非遺+扶貧”,帶動貧困戶2019戶8986人增收。

  該縣共建立非遺檔案共9大類378個項目,其中75項已列入保護名錄。累計投資600多萬元實施文物保護工程,投資2000多萬元實施5個非遺傳承基地建設和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巴馬將培養非遺傳承人與傳授脫貧技能相結合,通過實施非遺文化人才培育工程、舉辦“盤王節”“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文化旅遊節”等大型文化旅遊節,舉行各種培訓班,培訓民間民族工藝人才等200多人,培育一批文化産業精英隊伍。同時,通過師傅帶徒弟、文化技能下鄉等形式,5000多名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推進文化産業品牌與提升形象相結合。實施非遺“走出去”戰略,組織實施“巴馬民俗文化旅遊(上海、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推介周”等大型文化旅遊宣傳推介活動,宣傳巴馬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到巴馬觀光度假旅遊,吸引文化企業開發文化旅遊産業,讓更多群眾享受旅遊産業發展的紅利。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