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弄豬壯 土坡茶香 ——廣西淩雲泗城鎮發展脫貧産業見聞
廣西日報  2019-06-13 10:19:47

  山弄豬壯 土坡茶香 ——廣西淩雲泗城鎮發展脫貧産業見聞

  本報記者 徐順東 通訊員 馮文友

  淩雲縣泗城鎮是全國最美基層幹部吳天來的家鄉,他“為了生存,永不放棄”的“隴雅精神”一直激勵著鄉親們,當地的脫貧致富情況一直為外界所牽掛。

  6月11日,記者深入泗城鎮,感受“隴雅精神”激發出的活力。

  要致富,先修路。昔日的泗城山村“對面能説話,見面走半天”“地無三尺平,人無三文錢”……如今,驅車走村串戶,沿途都是水泥路,不時迎面而來的是小汽車、摩托車。

  “我們有信心與全國全區同步邁進小康社會,路是我們的底氣。”泗城鎮黨委書記吳先毅介紹,該鎮所有的行政村全部通了四級路,硬化了20戶以上自然屯道路,實現了屯屯通公路,有能力發展産業的地方也都通了生産路,部分危險路段還安裝了安全保護欄。

  泗城鎮脫貧産業以養殖和茶葉、油茶、桑葉“三張葉子”為主,均採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現有桑園總面積達6584畝,全鎮油茶總面積達3.28萬畝,茶葉總面積達7020畝。去年該鎮生豬出欄4.1萬頭,家禽出欄36.8萬羽,山羊出欄1.2萬隻。

  沿著修好的村道、屯級路和生産路前行,記者看到,這個曾經被認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發生了很大變化。

  後龍村曾是“廣西最貧困”的村之一。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群眾通過發展庭院經濟,種植大果枇杷、牛心李、貓豆、構樹,養殖烏雞等,如今,基本實現了農業産業全覆蓋。

  高坡屯整合各類資金,建成後龍村高坡生豬養殖産業示範點,佔地面積10畝,標準化欄舍面積5000平方米。該村引進生豬養殖公司開展養殖,村集體每年可獲取租金收益。目前示範區存欄生豬760頭,全年可出欄1500頭。“我們村集體每年從中收益8萬元。”該村第一書記于洋表示。該養殖場還帶動100戶貧困群眾養殖肉豬1000多頭,帶動配套種植構樹300畝。

  平林村成立泗城美茶葉專業合作社,有茶園面積2000多畝,其中連片有機茶園600畝。合作社與廣西淩春投資集團合作,帶動52戶村民參與種植,其中貧困戶38戶。2018年,茶葉基地為該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

  脫貧産業越做越好,村集體也持續增收。該鎮堅持“多條腿走路”,在每個村推行“一間商鋪、一片油茶園、一個養殖産業、一家産業服務公司、一家龍頭企業帶動”增收渠道,實現村集體經濟的多元化和全覆蓋。目前,該鎮23個村(社區)全部有集體經濟收入,19個村(社區)的集體經濟收入超2元,其中7個村超3萬元。

  一路的走訪,讓記者感受最深的,還是當地幹部群眾觀念的轉變。在泗城鎮一群有情懷的經濟能人正積極帶領群眾幹事創業。廣西淩春投資集團的萬崇尚免費把茶園分給茶農和貧困戶,貧困戶只需投入勞動力管護茶園即可,採摘的鮮茶每公斤按高於市場價2元賣給公司。

  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泗城鎮還在每個村評選出10名新型農民,並進行獎勵和大力宣傳,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

  自2016年以來,泗城鎮已實現6個貧困村脫貧摘帽、1855戶8432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34.78%降至8.46%。2019年計劃完成407戶1835名貧困人口脫貧摘帽任務,全鎮貧困發生率將降至2.7%。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