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貴港港北區:山裏“小雞籠” 扶貧新産業
廣西日報  2019-06-05 10:50:23

  本報貴港訊 (記者/唐正芳 通訊員/陸宏夏)雞籠連片,雞鳴不已。在貴港市港北區奇石鄉六馬村馬古屯白洞山,一排排雞籠錯落有致地放置在山林裏,為單調而寂靜的山嶺增添了色彩與生機。

  每個雞籠都貼有編號,籠內的有機雞羽翼漸豐、啼叫不停。在山林道路邊,挂有一塊牌子,上面註明貧困戶姓名、聯繫電話、雞籠編號等信息。養殖戶廖保民欣喜地説:“我在這裡寄養了兩籠雞,有100隻,公司上門收購,除去成本,這批雞可賺5000元左右。”

  六馬村位於奇石鄉達開水庫的北面,山地多,農田少,交通不便,缺乏産業,是港北區深度貧困村之一。今年初,該區計劃在桂中村、六馬村和達開村3個深度貧困村,利用地理優勢,在山邊、村邊、路邊打造“小雞籠”扶貧産業模式,為貧困戶增加增收渠道。

  六馬村第一書記呂新才得知消息後立即行動,發動貧困戶,落實項目場地,協調部門……5月11日,六馬村開始養殖第一批瑤山有機雞。

  港北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該區通過“公司+村民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瑤山有機雞産業,桂中村、六馬村和達開村3個深度貧困村的村民合作社和貴港市豐碩農業開發投資公司等平臺共建和運營養殖基地,貧困戶自願申報養殖,進行日常養殖管理;村民合作社負責組織發動貧困戶養殖,統計貧困戶養殖量,落實項目場地,參與基地的經營管理;奇石鄉政府負責項目選址,統一建設標準雞籠,組織實施項目;公司負責發放瑤山雞苗、飼料和産品的收購及銷售等。

  呂新才説,這種模式既解決貧困戶資金短缺問題,又激發了他們脫貧奔小康的幹勁。“這些雞白天在山林放養,晚上會自覺回籠子休息,放養的雞外觀美,口感好,更好賣。”

  呂新才粗略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市場價格,購買瑤山雞苗15元/羽,養殖至出欄每羽需飼料17元,每批100羽瑤山雞投入3200元;瑤山雞出欄體重約2公斤,公司按每公斤40元保底價回收,扣除成本之後每批可獲得純利潤4800元,一年可養兩批,貧困戶每年至少可增收9600元。“政府還為每戶貧困戶贈送雞籠、部分瑤山有機雞和有機飼料,解決貧困戶資金短缺問題。通過發展瑤山有機雞産業,將帶動160多戶貧困戶增收。”

  桂中村也建成30個雞籠,養殖了1500羽瑤山雞。達開村已選好養殖點,按長3米、寬2米定制雞籠,不久也可養殖瑤山雞。

  港北區委書記玉彤介紹,“小雞籠”的發展模式適合村情,週期短、見效快、效益高,將發動更多貧困戶積極參與其中,讓他們有努力幹活的勁頭,更有過上好日子的盼頭。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