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6月14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桂林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在南寧市廣西新聞中心召開,桂林市市長秦春成在會上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桂林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桂林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龍貴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桂林市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18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超過2000億元,比1950年增長了1374倍;人均年收入從不足100元,增長到24000多元,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提高,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三大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由傳統農業主導型向現代服務業主導型的歷史性轉變。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桂林市基礎設施實現跨越發展,全市公路從解放初期僅有的376公里,增加到1.4萬公里,公路網四通八達、遍佈城鄉村寨,並實現了村村通電、通水、通廣播電視、通網絡信號;教育衛生事業高品質發展,幼兒園、中小學從 60所發展到1700多所,高等院校由4所發展到14所,在校大學生從2200多人增長到23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從106個發展到1760個,衛生技術人員從190人發展到4.4萬人,病床數從160張發展到2.2萬張,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左右提高到77歲。桂林市實現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標,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市區從“南北一條街,東西一座橋”,到建成面積135平方公里,擴大了近5倍,城市人口超過124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0%,成為綠色生態、開放創新、管理高效、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宜居城市和文化品位之都,鄉村從落後封閉,到村村有産業支撐、村村環境優美,成為産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
秦春成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桂林市堅持深入貫徹中央、廣西壯族自治區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堅持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開創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發展至今,桂林市戰略地位全面提升,先後獲國家層面批復建設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形成“1+2”國家戰略,在全國、廣西發展大局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産業發展提檔升級,堅持創新、綠色、智慧、集聚的工業高品質發展理念,培育壯大了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生態食品四大優勢産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産業,依託華為、比亞迪、燕京漓泉等重點企業,拉長補齊産業鏈條,加快打造1000億元電子信息産業、100億元新能源商用車及軌道交通産業、200億元橡膠生態産業、500億元生態食品産業等一批産業集群,綠色高端現代工業體系不斷完善。桂林市現代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羅漢果、沙糖桔、金桔、月柿等特色産品産量居全國前列,26個農産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生態農業、循環農業、休閒農業持續領跑廣西;城鄉統籌加快發展,中心城市功能品位顯著提升,臨桂新區建成面積達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35萬人,一座現代化生態新城拔地而起。桂林市老城疏解提升成效顯著,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魅力彰顯。桂林市臨桂撤縣設區,荔浦撤縣設市,各縣縣城面貌煥然一新。桂林市開創性地建設了74個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一批工業經濟強鎮、特色農業大鎮、商貿物流重鎮、旅遊休閒名鎮、歷史文化古鎮等特色城鎮群在桂北大地拔地而起。
同時,桂林市委、市政府堅持生態立市、綠色打底,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典範。桂林市強化漓江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籌各方利益”改革,實施漓江截污工程,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超99%;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1.23%;空氣優良天數持續保持300天以上;堅持“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湘江戰役長征文化資源保護利用進一步加強,“一城文化滿城綠”的獨特風韻全面彰顯。(文 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