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淩雲縣:大石山區“毛細血管”暢通致富路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6-19 17:40:18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唐志強 通訊員 祝有慧 林潔琪):“以前從村裏開車去縣城要7小時,翻山越嶺5小時才能到鎮上,2018年實現村屯通路以來,只需一個多小時就能到縣城,出行更便捷,收入提高了,當年就實現整村脫貧。”6月14日,廣西淩雲縣邏樓鎮新洛村黨支部書記吳必燕説起修路帶來的變化時,滿臉微笑。

  2018年以來,淩雲縣全面實施村屯道路硬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通過完善村屯水泥路、二三級公路的交通網,有效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脫貧攻堅支撐力穩步提升,帶動周邊村屯以路致富。

廣西淩雲縣:大石山區“毛細血管”暢通致富路

通往村民家門口的公路 攝影 林潔琪

  從行路難到道路暢通

  6月17日,在陽光下,一條公路就像一條白玉帶纏繞在崎嶇的山巒上,在邏樓鎮新洛村周邊盤旋,沿途惠及新洛村65戶村民。村公路兩旁種著數百畝茂盛的桑樹田,其間點綴著幾間嶄新的小洋房。

  新洛村隴換屯村民田玉祝回想起以前早起貪黑的日子,“早上天沒亮就出門,回到家已經天黑了,運送農作物的成本高,修繕新房的材料也很難運進村裏。”田玉祝説,“以前走路去村公共服務中心要3小時,走路去鎮上需要翻山越嶺5小時,現在開摩托車只要1小時就能到鎮上。”

  據邏樓鎮黨委書記遊本文介紹,邏樓鎮有20個行政村,僅有一個是土山村,其餘19個村落都以石山為主,資源匱乏,山路崎嶇。遊本文説:“2018年以前,農戶收穫農産品時,需要雇人搬運貨物到馬路邊再運出去銷售,耗費的人力和車費成本很高,最後到口袋的錢只剩下一點。因此我們把通路作為解決群眾脫貧的首要任務,去年通路後,汽車可以直接開進田裏,降低了成本,村民的收入明顯增加。”

廣西淩雲縣:大石山區“毛細血管”暢通致富路

盤旋在山上的公路 攝影 林潔琪

  俗話説,“想要富,先修路”。淩雲縣不斷加大投入建設農村公路,解決農村公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著力優化農村路網佈局,著眼于脫貧攻堅和群眾生産生活需要,建成三級公路7條185.6公里,村際聯網53條790公里,屯級道路364條722.7公里,基本實現鄉鄉通三級路,行政村通四級路,20戶以上自然屯道路全部硬化,基本實現屯屯通公路。與此同時,淩雲縣還圍繞産業發展修通産業道路,實現從“肩挑馬馱”到“騎車出行”,再到拖拉機進入田間地頭耕作的變化。  

       從道路暢通到致富增收

  屯級道路的暢通如同“毛細血管”一般,為各個貧困村帶來致富的“血液”,不僅方便群眾出行,更為當地農民發展産業帶來極大的便利。

  近年來,邏樓鎮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入15474.24萬元完善農村道路交通網,提升農村硬化道路覆蓋率,實現村屯相通、戶戶通路。

  田玉祝原本在外務工,目前選擇回到家鄉和妻子種桑養蠶:“我開摩托車僅10分鐘就能到隔壁的磨賢村採購原材料,很感謝政府為村裏修了這麼寬敞的道路,方便我們銷售産品,預計我們今年收入達5萬元左右。”

  村民田玉龍養蠶已有5年,先前苦於不通路,無法擴大規模。田玉龍説:“現在村裏道路通暢,有助於擴大種桑養蠶規模,目前已養了三批蠶,僅第二批就收入1.2萬元。每年可以養殖7批,每批約26天就能收穫蠶繭,收入十分可觀。”

  “兩年前,我住的木瓦房搖搖欲墜,今年,我已經靠種桑養蠶致富,目前建起了兩層半的小洋房,日子越過越有盼頭。”隴換屯村民小組長田秀恒説,“正是道路通暢讓我能夠把養蠶産業發展壯大,去年收入就有13萬元,還能帶動周邊貧困戶一起致富。” 

廣西淩雲縣:大石山區“毛細血管”暢通致富路

田秀恒正在新建新房子 攝影 林潔琪

  淩雲縣泗城鎮後龍村曾是一個地處山區的瑤族村,經過改善村屯道路建設後,後龍村改造硬化進村進屯道路近24公里,屯內道路已基本全部硬化。後龍村第一書記于洋説:“自從路修通後,群眾從事生産積極性越來越高,現在村裏蓬勃發展起了黑豬養殖、構樹種植等産業,家家戶戶種上了枇杷、牛心李等,搞起了庭院經濟。”

  邏樓鎮隴朗村百香果示範基地、下甲鎮雙達村油茶示範基地、玉洪鄉江更村茶帽雞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園區……交通的發展給農村的發展帶來了活力。淩雲縣依託四通八達的村屯道路,大力發展扶貧産業項目,“三張葉子一雞”(桑蠶、油茶、茶葉、烏雞)等特色優勢産業不斷壯大。因“路”脫貧,淩雲貧困群眾正在致富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全力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

  自新一輪脫貧攻堅戰號角吹響以來,淩雲縣科學規劃,突出重點,以貧困村為主戰場,以貧困人口為主要對象,以産業開發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採取超常規的舉措全力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據統計,2016年以來,全縣實施危舊房改造、人畜飲水、村級綜合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學校、重點村屯道路硬化、環境整治等基礎設施類項目1986個。通過實施項目,淩雲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淩雲縣在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方面下足了力氣,全力解決好飲水安全的“最後一公里”。遊本文介紹:“大石山區水源匱乏,村民只能‘看天喝水’。我們有針對性地解決群眾飲水困難問題,做好集中供水建設工作,哪缺水就在哪建水櫃,再由自來水管連通到每一戶,在人口稀少分散的村屯建蓄水池,確保戶戶有供水。”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鄉村振興發展,淩雲縣以扶貧基礎設施為突破口,統籌推進貧困村在教育、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努力改善村民生産生活環境,進一步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夯實淩雲縣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根基,開創淩雲縣鄉村發展新局面。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