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專家齊集梧州萬秀 産業發展再添新招
人民網  2019-06-25 13:44:23

  原標題:博士專家齊集萬秀 産業發展再添新招  廣西梧州市萬秀區舉辦“黨旗領航·電商扶貧”暨“守初心擔使命促鄉村振興”文化交流活動

博士專家齊集梧州萬秀 産業發展再添新招

  活動開幕式

博士專家齊集梧州萬秀 産業發展再添新招

  萬秀區“黨旗領航·電商扶貧”農村産業發展論壇

博士專家齊集梧州萬秀 産業發展再添新招

  萬秀區“守初心擔使命促鄉村振興”文化交流研討會 

  人民網梧州6月24日電 6月22日-23日,廣西梧州市萬秀區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黨旗領航·電商扶貧”行動精神,助力和發展鄉村振興,由萬秀區委組織部結合當前實際牽頭,在該區夏郢鎮舉辦了“黨旗領航·電商扶貧”暨“守初心擔使命促鄉村振興”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到30多名博士、專家、企業家齊聚一堂,交流分享鄉村振興金點子。此次活動由電商農産品展銷、“黨旗領航·電商扶貧”農村産業發展論壇和“守初心擔使命促鄉村振興”文化交流研討會三個部分內容組成。

  電商農産品展銷,為“脫貧攻堅”開拓新平臺

  22日開幕式後,與會嘉賓齊聚展銷大廳,察看集中展示的思委米、富硒米、《第一書記》網紅産品腐竹、民安花生油、鷹嘴桃等各類綠色優質農副産品,博士、專家們從平臺搭建、完善服務、農産品供應鏈建設、結對幫扶等方面提出了建議,為進一步提升萬秀優質農副産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加強産銷聯繫,促進萬秀區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支招。

  近年來,萬秀區開展“黨旗領航·電商扶貧”活動,建立了以鎮、街道為牽頭單位的10個承責團隊,借助淘寶、京東、天貓、西江鄉上等線上平臺,採取“電商+黨支部+合作社(基地)+企業(公司)+農戶”等模式,引領該區的六堡茶,思委米,民安花生油等10個合作社、3000余名農民生産發展,有效促進貧困農民增收。

  農村産業發展論壇,為“電商扶貧”增添新動力

  在本次活動中,萬秀區各鎮與北流市電子商務平臺簽訂協議,通過電商平臺的支持,計劃在該區通過各鎮合作社動員貧困戶等農戶種植300多畝百香果,以助力脫貧攻堅,壯大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

  據介紹,萬秀區通過組織引領,借助北流市電子商務協會和北流市百香果産業協會平臺的力量,推動農村産業發展。該區計劃大力推廣種植百香果,各鎮政府與北流市電商協會簽訂合作協議,萬秀區各村村民合作社以及果農按技術要求進行種植,由北流市電子商務協會和北流市百香果産業協會對種植全過程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和保價回收。

  在當天下午的發展論壇上,百色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國際關係學與管理學博士、副教授楊建基博士主講品牌建設與行銷管理。多名專家、企業家等嘉賓進行了主題交流發言。在場人員雄心勃勃,信心百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非常適合通過電商推動發展的高效農業産業——百香果産業將會在萬秀區各鎮村蓬勃興起,助力脫貧攻堅,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文化交流研討會,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服務鄉村振興,促進高品質發展,需要抓好組織振興、産業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梧州學院馬克思學院副院長王振宇在研討會作主旨發言時説。

  “傳承紅色使命與推進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相結合,要秉承優良作風,敢為人先,敢於拼博,敢於擔當,走出具有特色的脫貧新路子,以促進鄉村振興。”百色學院馬克思學院博士李旭在研討會作主旨發言時説。

  這是23日萬秀區舉辦的“守初心擔使命促鄉村振興”文化交流研討會上,梧州市委黨史研究室梁彬賢主任、百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梧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多名博士、教授以開闊的思路、準確的定位、淵博的學識、深厚的理論功底,把梧州近代史、梧州黨史講得非常透澈、感人,把守住初心、擔當使命與鄉村振興緊密融合,讓與會者享受了文化大餐。

  研討會旨在通過重溫歷史,開展文化交流,共謀萬秀髮展。這是萬秀區委即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前奏和熱身,也是萬秀區委守初心擔使命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體現。大家通過文化交流,傳承紅色基因,牢記梧州紅色歷史,激勵全區廣大黨員幹部提升精氣神,不忘初心,勇擔使命,主動作為,真抓實幹,促進鄉村振興。

  會前,與會博士、專家們還專門去參觀了中共梧州地委舊址陳列館、中山紀念堂和中共廣西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並在紀念館召開了研討會。

  梧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梁家榮參加了研討會後,感到很振奮。他表示:“當年在廣西建立第一個黨支部的革命先烈們的勇氣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鬥精神需要代代傳承。我的專業是馬克思主義研究,在育人工作中要注重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踐行立德鑄魂樹人的教育使命,為鄉村振興提供新鮮的血液和力量。”

  萬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韋華金表示,“黨旗領航·電商扶貧”暨“守初心擔使命促鄉村振興”文化交流活動,不僅拓寬了萬秀的農業産業發展思路和渠道,更推進了農旅融合、産業互動,促進鄉村振興。(黃弋寧 黎海平)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