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城港:昔日鹽鹼地 今朝“聚寶盆”
廣西日報  2019-07-05 09:40:39

防城港:昔日鹽鹼地 今朝“聚寶盆”

東興市江平鎮原來閒置的鹽鹼荒地如今變成連片的標準化養殖塘。

  本報記者 張冠年 通訊員 謝 芳 文/圖

  7月3日,記者走進位於東興市江平鎮潭吉村的江源水産有限公司,只見工人們正在忙著用鐵鍬、掃帚清洗大蝦養殖池裏面的淤泥,顯得十分忙碌。“這個大蝦養殖池的4000公斤南美對蝦剛賣掉,這些大蝦剛一撈上來,就被雲南、貴州、四川的客商搶購一空。”該公司副總經理李子法説。

  東興市江平鎮江龍、榕樹頭、潭吉等沿海村莊約有2000多畝農田受海潮長期浸漬,成田後,海水的鹽分聚積在表土層,土壤缺水返酸,導致水稻等莊稼産量低或不易成活。

  將鹽鹼地變為寶田,一直是當地村民的夢想。“近幾年我們在外面務工,就將家裏的鹽鹼地租給水産公司,每年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家在潭吉村的脫貧戶曾世輝説,他們夫妻倆因常年外出務工,無法料理自家的鹽鹼地,便租給東興市江源水産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一筆固定收入,加上夫妻倆在江平工業園區打工,已于2017年底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為改善土壤鹽鹼化狀況,增加農民收入,東興市江源水産有限公司積極探索扶貧渠道,以“小塊並大塊”的方式流轉潭吉村農民閒置的千畝鹽鹼荒地,開發建成標準化養殖塘,帶動該村1000多人增收,平均每人每年收入700多元,其中包括18戶貧困戶。

  有了資金,農民致富就有了希望。東興市農業農村水利局副局長黃術錦告訴記者,近年來,該市通過土地流轉,開發鹽鹼荒地,使閒置土地得以利用,從中引導貧困戶積極參與特色農業種植、水産養殖、鄉村旅遊觀光等産業發展,産業覆蓋貧困戶達80%,讓曾經無人問津的鹽鹼地,變成村民實現脫貧致富的“福滿地”。目前,該縣鹽鹼地變海水養殖的面積約3.5萬畝,既增加了貧困群眾的家庭收入,又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

  潭吉村村民黃兆堂因為要送兩個小孩讀書,自身又沒有技術和資金,多年來,他一直打零工,收入微薄,並且工作不穩定。2015年,黃兆堂到江源水産有限公司務工,從事養魚養蝦、清洗蝦塘等工作,每天有180元的收入,極大地改善了家庭經濟。去年年底,黃生已還清了因為建新房而背負的所有外債。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