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乾勝 通訊員 黃弋寧
7月7日一大早,廣西東大門第一鎮——梧州市萬秀區城東鎮就熱鬧了起來。花生油、農家米、土雞蛋……一輛輛滿載農副産品的小貨車從這裡發往珠三角一帶。
“村裏的花生油一放到網上,就有訂單了。”萬秀區城東鎮思扶村駐村工作隊員蒙釗蘭説,他利用兩廣合作建成的“西江鄉上”電商平臺,幫助村民銷售花生油、甜筍等農産品,然後打包發往廣東。每天,他能在電商平臺銷售50多公斤花生油。
這是萬秀區搭乘粵桂合作快車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例子。萬秀區距廣東肇慶市僅1個多小時車程,是廣西東大門的最前沿。近年來,該區發揮區位優勢,把握住東部産業轉移和實施“東融”戰略的時機,大力發展特色産業,以産業“東融”為抓手,以特色産業為支柱,搭乘粵桂合作快車,走出了一條“東融”致富路。
去年,該區3個貧困村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並得到鞏固提升,脫貧群眾52戶199人,100%完成脫貧計劃。
A 市場帶動,貧困戶吃上“東融”飯
“廣東市場大,向東發展,讓很多村民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村民通過電商快車,吃上了‘東融’飯。”蒙釗蘭説,“西江鄉上”電商平臺是萬秀區城東鎮實施“東融”戰略,憑藉廣西東大門第一鎮的優勢和廣東一家大數據公司合作創建的電商平臺。
該電商平臺有效整合了傳統農産品特色優勢,該區駐村工作隊員紛紛將各自片區的特色農副産品通過該平臺進行展銷,助推貧困戶脫貧。
據統計,該電商平臺運營以來,銷售腐竹、思委米、花生油、綠殼雞蛋、木耳、甜筍等農産品金額達200萬元,帶動100多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通過市場帶動,激發了當地廣大農民發展生産的積極性。近日,夏郢鎮裏秀村的腐竹廠一派忙碌景象,廠長李靜梅正帶領貧困戶打包腐竹,準備發往廣東銷售。
“梧州環城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真可謂路通,財通,去廣東很方便,訂單一下子多了起來。”李靜梅説,生意好轉,廠裏安置了5名貧困戶就業。
“每天我們都要將300公斤腐竹銷往廣東。“李靜梅説,該廠利用本地産的黃豆和山泉水為原料做成的腐竹,在珠三角市場很受歡迎。
據統計,去年該區的“東融”産業有效帶動了3000余名農民增收,貧困戶轉移就業160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60%。
B 企業牽動,産業“向東”發展有特色
“去年,我種植優質思委米3畝,收入1.1萬元,對脫貧充滿信心。”萬秀區思安村貧困戶李錦榮笑著説,公司主動上門收購,思委米不愁銷路,收入年年增加。
李錦榮生活的改善,得益於該區引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讓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
近幾年來,該區先後引進梧州市康明農業發展中心、梧州市甜蜜家蜂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以“黨支部+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當地群眾發展農業産業。先後整合資金3400多萬元,投入思委米産業核心示範區項目建設,建成2萬畝富硒稻生産基地,帶動1.5萬多人種植富硒稻,並以高於市場價10%-15%的價格收購農戶稻穀,使農民每畝增收260-800元。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萬秀區優質稻、柑橘、松、香料、杉、雞、甜筍等特色産業覆蓋八成以上貧困戶;建成了思委米、彩鳳禽業、夏郢有機蔬菜等特色産業基地,特別是優質思委米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年産量達2萬噸,帶動了110多人就業。
據統計,去年該區28個非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2萬元,3個脫貧摘帽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3萬元。
C 組織聯動,優勢互補助脫貧攻堅
目前,萬秀區正全力實施“東融”戰略,學習廣東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助力脫貧攻堅。
組織聯動,加強互動。為了讓産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該區與廣東肇慶市封開縣達成一系列産業發展合作意向,成立跨省區村民合作社,雙方互派黨員幹部學習交流、互派技術指導。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共建模式,實現了“村村有産業,人人有技術”。目前,該區開展各類培訓10多次,培訓農民2000人次以上。
政策支持,主動“東融”。萬秀區充分利用好自治區、梧州市的“東融”政策,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積極承接廣東紡織産業的轉移升級。圍繞農業生産、加工、行銷等環節提升農業生産信息化水準,加強與廣東地區的交流合作,採取“電商+黨支部+合作社(基地)+企業(公司)+農戶”等模式,引導該區的六堡茶、思委米,花生油等10個合作社與廣東合作。近期,廣東一投資超60億元的紡織品項目落戶萬秀區,正是“東融”戰略取得的一項成果。
“我們不僅在農産品産業上跟廣東市場互動,在旅遊上也進行資源共享,達到優勢互補。”萬秀區委組織部部長韋華金説,該區今年擬利用思良江生態農業示範區等資源,打造鄉村振興黨建示範點,推行“特色農業産業+旅遊産業”模式,搭乘粵桂合作快車,讓貧困戶吃上“生態旅遊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