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選擇留在柳州!” ——記“最美支邊人物”楊冠淼
廣西日報  2019-07-23 09:22:15

  本報記者 謝永輝

  7月22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佈2019年“最美支邊人物”先進事蹟,81歲的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楊冠淼獲評“最美支邊人物”,成為唯一來自廣西的代表。

  1956-1969年,8000多位上海工人和家屬,背井離鄉來到西南邊陲,支援新成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楊冠淼就是其中的一員。60年的時光,他從一名普通的上海工人,成長為廣西柳工的技術骨幹和高級管理人員。而他為之奮鬥的柳工,也在荒地從零開始,崛起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排頭兵”、世界工業裝備行業的一流企業。

  從零開始,荒地上建起現代化工廠

  楊冠淼出生於1938年,是江蘇徐州人。他從技校畢業後,招工進了上海華東鋼鐵建築機械廠,當了一名鉗工。1958年,華東鋼鐵建築機械廠召開動員大會,將抽調一半的人員和設備到廣西柳州一個新的工廠。

  “我不留在上海,我要去柳州。”年僅20歲的楊冠淼作出了人生的選擇。這份堅定,源自一個宏大的理想:要支援廣西建設一個大型的現代化工廠。隨後,他隨華東鋼鐵建築機械廠的職工和家屬共500多人,分批來到柳州。

  提起初到柳州時的情景,楊冠淼的印象依舊非常深刻:他們來到選定的廠址——位於柳州西郊的“龍騰背”,當時這裡還是一片長滿茅草的荒地,離市區有5公里多的路程,很偏遠。

  不過,艱苦的條件並沒有讓工人們氣餒,大家用竹子搭起了簡易廠房,並開始自製設備,柳工的前身——柳州建築機械製造廠就這樣建了起來,柳工的發展征程也由此開啟。

  克服重重困難,包括楊冠淼在內這批上海工人提前20天完成了第一次生産任務——為剛剛興建的柳州鋼鐵廠建造兩座255立方米的高爐,這是廣西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近代化煉鐵設備。之後兩年,他們又為西津水電站製造了1000多噸的閘門。

  上世紀60年代初,在建工部、自治區的支持下,柳工建起了磚瓦結構的廠房,設備、技術漸漸成熟,形成機械生産能力,一座現代化的工廠初具雛形。

  摸石過河,製造中國首臺裝載機

  1965年,一機部(第一機械工業部)進口了一台日本生産的125A裝載機樣機,經過積極爭取,一機部將試製裝載機的任務交給了柳工。

  隨即,當年任柳工黨委書記兼廠長的李鬱帶著一批技術人員奔赴廈工學習取經,楊冠淼就是其中一員。當年9月,他們終於從廈工帶回了樣機圖紙,裝載機試製工作在柳工全面鋪開。

  1966年,柳工人克服重重阻力,終於在國慶前夕將Z435輪式裝載機試製成功,取名為“東風”。然而,受形勢影響,柳工隨後停産了。楊冠淼找到廠領導,提出裝載機要儘快通過國家鑒定,合格之後投入生産。不久,這臺裝載機被運到當時北京的郊區通縣,要在那裏進行3000小時的施工試驗。

  當時,楊冠淼和另一名同事參與試驗,後因同事有事先行返回,試驗基地就只剩下他作為柳工的代表。“北京的冬天特別冷,而且又是在郊外,一旦氣溫過低,水箱結冰,就有可能凍壞機器。”楊冠淼説,自己像保姆一樣呵護著這臺裝載機,每天試驗結束,他下班後都要先放掉水箱的水,再加上熱水對機器保溫。就這樣,他在北京堅持試驗了兩個多月,終於完成試驗。

  1968年,Z435輪式裝載機通過了國家的鑒定,標誌著“中國第一台裝載機”正式誕生於柳工。隨後,Z435投入計劃生産,一經投放市場,立即成為建築行業不可缺少的機械,極大地提高了生産效率。

  上世紀60年代後期,柳工又開始設計和製造高水準的大馬力裝載機。1971年,中國第一台鉸接式輪式裝載機在柳工誕生,當時被稱作Z450,于這一年底通過專家鑒定。Z450比Z435更先進,操作更靈活,速度也更快。我國工程機械從此開始了追趕世界産品的步伐,柳工的裝載機系列化、專業化生産從此開啟。當時,楊冠淼是領導小組副組長,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紮根廣西,立志打造“世界柳工”

  1975年,柳工的産品因被國家定位支援亞非拉地區的援助物資,第一次走出國門。不久,楊冠淼參加了中國進出口公司組成的技術服務組,赴圭亞那進行技術服務,成為柳工第一位出國人員。

  一位圭亞那工作人員曾開玩笑説:“中國的工程機械如果是長頸鹿,那英國産的機械就是雄獅。”楊冠淼將這個比喻帶回了柳工,通過這個機會,柳工開始認識自己與國際一流産品之間的差距。

  從1975年起,除了裝載機系列化進程繼續推進,柳工還積極開展對外合作,開發更多樣化的産品,不斷向世界先進水準靠近,逐漸打造為“世界柳工”。楊冠淼開始擔任高級管理人員,主抓産品開發、品質和組織生産等,後來又主抓銷售,直到退休,肩上擔子越來越重。

  “他把廠子當成了家,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飯就出門,騎著單車看遍每一個車間,直到晚上11時才回來。”女兒楊維娟説,父親全身心撲在工作上,只把家當成宿舍和食堂,而把所有熱情都給了這個廠和廠裏的人。

  親歷了柳工的步步發展,見證了柳州成為工業發達的現代宜居之城,楊冠淼深深愛上了這片熱土。他説:“廣西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選擇留在柳州!”多年來,他一直住在柳工職工生活區,女兒楊維娟、外孫劉仁卿也先後進入柳工工作,留下了祖孫三代柳工人的佳話。

  楊冠淼還有個心願,就是希望年輕一代繼承老一代柳工人奮發圖強的精神,銳意創新,早日實現達到並超越世界先進水準的目標。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