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灌陽:生態休閒遊四季“不閒”
廣西日報  2019-07-29 09:10:40

  本報記者 巫美橋紅 李 耿 通訊員 時榮林

  前往灌陽縣灌陽鎮大仁村的公路兩旁果樹成林,驅車不到20分鐘,在一個仿若“花果山”的地方,滿山坡的梨樹、桃樹、李樹挂滿果實,山腰處有一個名為“小唐農莊”的農家樂,當地村民還別出心裁地開闢了一個游泳池,在附近引入山泉水,給前來避暑的遊客帶來夏日的清涼。

  7月25日,大仁村朱安衝屯村民范艷春在廚房忙得不亦樂乎,二十幾個前來摘果的遊客將在她的“小唐農莊”就餐。這個依靠種植雪梨發展的農家樂,最多時一天接待26桌遊客,一年下來,增收超10萬元。如今,她又計劃再裝修十幾個房間供客人留宿。

  灌陽雪梨潔白如雪、肉質細膩、脆甜多汁,深受消費者青睞,2009年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灌陽縣東有都龐嶺,西有海洋山,中間夾灌江,具有獨特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合像雪梨這樣的落葉果樹生長。300多年來,當地人民一直保持種雪梨的習慣。”灌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文先發説,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該縣大力調整産業結構,因地制宜種雪梨、黑李等水果,逐漸擺脫了貧困。截至目前,灌陽雪梨種植面積達4.81萬畝,年産量近2萬噸。

  目前,灌陽縣灌陽鎮、黃關鎮、新街鎮、新圩鎮、水車鄉、文市鎮、觀音閣鄉、洞井鄉、西山鄉等9個鄉鎮都種植雪梨。雪梨主産區一年四季瓜果飄香,春季白色的梨花一眼望不到邊,夏季雪梨挂滿枝頭、碩果纍纍。依託優美的自然山水風光和得天獨厚的萬畝水果帶景觀,該縣發展休閒鄉村旅遊成為可能。

  “以前出門,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好了,自從縣裏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出行方便多了。”7月26日,灌陽縣新街鎮龍中村富瑞坪屯村民孫昌平説。近年來,該縣把新農村建設與優勢産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先後投入近千萬元進行雪梨核心示範區提質上檔工作。

  擁有“萬畝水果帶”美譽的大仁村成為主要建設區。該縣以米珠山新村建設為中心,開展白竹坪、朱岩衝、楊家亭等自然屯的新農村建設。白竹坪、米珠山新村等景區內共建成80多幢鄉村別墅,修建通往景區的交通道路、觀光小道,具有瑤族特色兩座門樓,一座大型觀景亭臺、停車場等旅遊設施,並建成生活垃圾處理站。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灌陽縣還對雪梨主産區制定和完善了市場管理、投訴管理及旅遊品質等方面相關制度,對村民進行旅遊接待和經營的培訓,增強他們在文明、禮儀、衛生、服務、經營等方面的業務素質,確保景區經營服務、衛生環境、安全有序地規範運作。

  “巢”已經築好,如何吸引人來?從2008年開始,灌陽縣每年都舉辦“二月八”梨花節、“六月六”千家洞雪梨黑李節、“九月九”千家洞紅薯節等系列農民文化旅遊節,並堅持本地搭臺辦節、借助媒體辦節、外出借地辦節多措並舉,不斷擴大節慶影響力,吸引客商來此投資創業,促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發展。來自湖南的客商通過雪梨黑李節了解到灌陽的情況,于2016年在灌陽新圩鎮小龍村投資興建“小龍生態農莊”,如今,該生態農莊正在申報廣西五星級農家樂。

  隨著以“春季觀賞花、夏秋採摘果、四季徒步遊、全年吃農家飯”為主題的生態休閒旅遊的發展,該縣除了當地村民自發辦起農家樂外,不少外地客商來投資生態基地等項目,不斷豐富生態休閒遊的內涵。

  位於觀音閣鄉大井塘村盤江口處的春潤生態旅遊基地,由桂林一家生態旅遊開發公司投資建設,內有河灘越野車賽道、跑馬場、溫泉、民宿、餐廳等基礎設施,場內還養殖鴕鳥等稀有動物,為遊客提供馬術賽事及個人、家庭休閒度假環境,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

  今年開春以來,灌陽梨園等鄉村旅遊項目共接待遊客41.6萬人次,消費突破4.5億元。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