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一扶貧項目創多項紀錄
廣西日報  2019-07-31 09:26:46

  本報南寧訊 (記者/陳靜 通訊員/劉玉龍)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近日在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2019財年優秀項目的評選角逐中,世界銀行結果導向型貸款廣西扶貧示範項目憑藉其創新性和影響力,從33個優秀提名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2019財年副行長獎。這是廣西實施過的世界銀行貸款扶貧項目獲得世行內部獎勵的最高殊榮。此前,該項目已創下準備時間最短的世行項目等紀錄。

  據介紹,該項目是以産業扶貧為主要內容,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助力我區實現脫貧攻堅任務為目標的國家主權融資項目,也是世行首次與中國合作開展以結果導向型貸款項目。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總結提煉新的減貧模式,把廣西扶貧工作和層次提高到一個新的領域,促進政府自身的減貧項目效率進一步提高。

  該項目實施利用外資4億美元,于2018年9月啟動,創造了國內扶貧領域實施外資項目利用外資資金規模之最,涉及我區百色、河池、崇左等11個市28個國定和區定貧困縣(市)1791個貧困村,惠及約165萬貧困人口。

  按計劃,該項目將培育農業重點龍頭企業100家以上,打造自治區級農民專業合作社500家以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萬人以上。産業發展包括水稻、水果、食用菌、油茶、茶葉、中草藥、桑蠶、養殖、休閒農業等27種,力爭每個項目縣培育2-3個“5+2”“10+3”特色優勢産業。目前,項目已利用外資5000萬美元,預計到年底實際利用外資2億美元;完成28個項目縣每個縣1000萬元人民幣預付款撥付;培訓新型職業農民4015人,認定扶貧龍頭企業39家。

  該項目從啟動項目預鑒別到項目談判,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創造了世行項目準備時間最短的歷史紀錄。在具體實施組織模式上,項目瞄準我區國定貧困縣和區定深度貧困縣,因地制宜,以加快特色産業發展為主線,通過運用“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打造一批企業,壯大一批品牌,培育一批合作社,培養一批高素質農民隊伍,形成系統合力全面發展,助力廣西實施“十三五”脫貧攻堅任務。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