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演練的市民在急救指揮中心的遠程指導下對傷者進行初步急救。 (石鵬 攝)
本報訊(記者李靜)8月2日,廣西首例5G+衛生應急演練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在5G網絡支持下,普通人用手機就能完成B超、心電圖等急救檢查,實時將結果回傳給醫院,實現了急救“零時差”。
“我同學打球時被撞了一下,現在肚子疼痛劇烈!你們能派醫生過來嗎?”演練現場,一名市民打電話向醫院急救指揮中心求援。急救指揮中心一邊派出救護車,一邊在5G網絡支持下,遠程指導市民對傷者進行初步急救:找到球場配備的急救包,將裏面的儀器與手機連接,並將急救包裏的耦合劑塗抹在B超探頭上,把探頭放到患者肚臍周圍上下移動,以判斷患者的肝臟等器官是否受損。此時,指揮中心的大螢幕上立即出現了手機傳回的實時B超畫面。
接下來,醫生又指導市民從急救包裏拿出心電圖儀,並按照儀器上的指示扣在患者胸部,順利完成了心電圖檢查。
依託5G技術低延時、高速度、大頻寬等特點,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將傷者的心電圖、超聲等圖像數據同步傳輸到醫院急救指揮中心,實現急救“零時差”。
當天,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廣西移動公司共同簽署了關於共建未來5G醫院的互聯網+智慧醫療服務體系戰略合作協議。醫院院長陳俊強表示,未來在5G技術條件下,通過手機及急救包就能完成對病患、傷者的急救,實現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無縫對接,為患者贏得更多寶貴的救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