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為扶貧加勁
廣西日報  2019-08-08 10:25:59

  本報記者 胡鐵軍 實習生 程玲玲 通訊員 韋永明

  “去年,我家種植5畝桑樹,區裏農技專家多次向我傳授種桑養蠶技術,光種桑養蠶就收入近4萬元。”8月6日,來賓市興賓區七洞鄉古車村龍桐屯脫貧戶麥正廣説。

  興賓區通過實施科技項目,下派科技人員,加強科普引領,讓科技為精準扶貧加勁,實現由“輸血”向“造血”扶貧的轉變,助力脫貧攻堅高效優質推進。

  科技項目帶動産業發展

  8月3日,記者來到良塘鎮新江村第一書記産業園南瓜種植基地。今年,該基地種植南瓜300多畝、甜玉米200多畝。目前正值收穫期,南瓜産量有望達75萬公斤,産值100多萬元;甜玉米産量將達40萬公斤,産值約90萬元。

  “下半年,基地將擴大種植規模,增種辣椒500畝。”該産業園負責人羅名祖説。村民以土地、勞力和資金等形式入股産業園,實現抱團發展。産業園與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建立長期技術協作關係,是興賓區貧困村科技特派員服務創業基地。

  通過推進廣西農業科技園區項目建設,興賓區建立甘蔗中低産改造示範區9000畝、甘蔗優良新品種推廣應用示範區1.1萬畝、高産高糖糖料蔗生産示範區5.1萬畝;引進23個甘蔗新品種篩選試驗,建立完善農村科技服務組織(平臺)10個。

  科技人員下鄉傳經送寶

  去年,覃志貴作為科技特派員被選派到城廂鎮,定點開展科技扶貧工作。該鎮都滿村種植砂糖橘4000多畝,在他的技術指導下喜獲豐收,産值達5000多萬元。

  今年,興賓區選派37名科技特派員分別到82個貧困村開展扶貧和技術服務工作。特派員以“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産業指導思想,積極開展水果、桑蠶、油茶、甘蔗、黑山羊等種養技術培訓。

  上半年,興賓區共舉辦培訓班150次,培訓農戶3620人,贈送科技書籍3500份(冊),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12項(個)。

  科普引領改變思想貧窮

  該區以科學普及為抓手,加大科普引領,推進“知識扶貧”,通過“興賓發佈”、部門網站、手機App等載體,加大科學種養、科學生活等方面的宣傳力度,有效改變群眾落後的思想觀念。

  同時,針對貧困群眾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以送科技下鄉、科普活動月、科技活動周、專家走基層等活動為載體,在貧困村開展經常性技術指導、專業培訓及經常性科普宣傳工作。

  上半年,興賓區共組織開展科技下鄉、科普宣傳、科普講座等各類活動16期次,培訓群眾近5000人次,發放各類科技宣傳資料4000多份,開展科技諮詢服務1250人次。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