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鮮為人知的賀州“土瑤” 深山走出致富路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8-05 14:17:29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道(穆德爽):“現在水泥路都通到了家門口,我們‘土瑤’村也過上好日子了。”8月2日,廣西賀州市平桂區鵝塘鎮明梅村村民——41歲的趙木觀剛帶領工人從山上砍伐杉樹歸來,又騎著摩托車去查看茶園。同村47歲的趙水姑則一邊繡手帕,一邊打理小雜貨舖,她説:“我在家裏也能工作呢。”

  鮮為人知的賀州“土瑤” 深山走出致富路

  廣西賀州市平桂區鵝塘鎮明梅村村民趙木觀  攝影 穆德爽

  

  鮮為人知的民族——“土瑤”

  趙木觀與趙水姑有一個共同的稱謂,叫“土瑤”。“土瑤”是我國瑤族的一個稀有支系之一,全國共有8500人,全部集中居住在大桂山東脈的賀州市平桂區沙田鎮和鵝塘鎮6個行政村。“講話聽得見,見面要半天”,是土瑤群眾生活條件的真實體現。他們生活的24條山衝地勢險峻,較之賀州其他山地居民,生存條件更為閉塞,並且長期處於深度貧困狀態。

  鮮為人知的賀州“土瑤” 深山走出致富路

  土瑤群眾在歡度節日  供圖 賀州市平桂區扶貧辦

  2017年,“土瑤”聚居的6個行政村的貧困發生率高達51.7%,尚有37個20戶以上的自然村(屯)未通的砂石路,群眾就學、就醫、就業都得不到保障。

  土瑤群眾生活現狀牽動著各級領導的心。2018年,一場聚合多方力量的攻堅大戰在平桂區全面打響。

 

  讓土瑤人民告別閉塞的生活方式

  鵝塘鎮槽碓村37歲的村民鄧春引家有6口人,因為母親患病,加之有兩個孩子上學,家庭開支大收入少,導致生活貧因。2018年以前,鄧春引一家人一直生活在危舊的老房子裏。“是政府給我們補助,我們才住進了新房。”2018年,鄧春引終於住進了期盼已久的新房,並貸款在村子裏開了間小超市,有了穩定的收入。

  兩年來,平桂區大力實施“土瑤”村的安居溫飽工程,共有229戶危房或無房村民進行了危房改造併入住新建住房;196戶村民搬遷入住至移民安置點“老鄉家園”。

  從安居到樂業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為暢通這條致富路,平桂區目前已投入2740.9萬元實施了道路、橋梁、安全防護、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5個。

  “通路了,我們就富了。”鵝塘鎮槽碓村村民趙幹仔對路有著難忘的回憶。他説,以前上學要走20多公里的山路,他讀到五年級就輟學到外地務工。後來,村村通了水泥路,他就買了農用車回到家鄉做運輸生意,並帶動10戶村民共同致富。“我們原來封閉的小山村現在不僅能見到車來車往,還能上網做微商、電商。”趙幹仔説。

  平桂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平桂區計劃在土瑤聚集區投資7000多萬元建設89個基礎設施項目,其餘74個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完成後,力爭土瑤村實現村村有寬頻,處處可上網,讓土瑤人民告別閉塞的生活方式。

  鮮為人知的賀州“土瑤” 深山走出致富路

  航拍下的鵝塘鎮槽碓村  賀州市平桂區扶貧辦供圖

  

  讓土瑤人民在深山裏走出致富路

  深山裏的土瑤群眾終於可以零距離與外界溝通,但走向富裕的根本途徑還是要發展産業。為此,面對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12畝的現狀,平桂區立足瑤山資源優勢,確定了“人均一畝茶、戶均兩畝姜、村均萬畝杉”的“短中長”産業發展道路。2019年完成茶葉種植1319畝,杉樹3525.4畝,肉姜2031.89畝,規模化、集約化種植,把瑤山變成了金山。

  鵝塘鎮明梅村村民趙金安已經有6年加工黑茶的經驗,以前以家庭作坊為主,勉強可以維持生計。今年,他借助平桂區大力發展扶貧車間的政策優勢,成立了賀州市桂瑤香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集黑茶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打造“土之瑤”黑茶品牌。如今,借助該合作社,趙金安不僅已經有了十多萬元的收入,還帶動周邊60多戶土瑤群眾發展土瑤茶産業、10多個貧困戶加工竹編茶簍,一業興帶來多業旺。今年,竹編手藝又快又好的明梅村村民馮社嬌已經增收2萬餘元,走上了致富路。

  鵝塘鎮明梅村村民趙水姑的丈夫身有殘疾,家中有四個孩子。2017年以前,趙水姑是明梅村有名的貧困戶,而就在去年,“瑤繡”扶貧車間的成立,讓她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她説,繡一條手帕就有10多塊錢的收入,她每天能繡七八條,就有上百元的收入。

  為土瑤群眾從根本上斬斷窮根,平桂區引進企業全力打造扶貧車間。目前,6個土瑤村共投入生産運營的扶貧車間共9個,吸納就業人口1500余人,其中,貧因人口650人。

  鮮為人知的賀州“土瑤” 深山走出致富路

  平桂區文華小學學生   賀州市平桂區扶貧辦供圖

  

  脫貧路上,不讓一個土瑤群眾掉隊

  2019年,平桂區選派9名優秀教師到土瑤村任教,定向委培15名師範生儲備土瑤村教師資源,安排488名土瑤學生到平桂區文華學校免費過渡就讀,確保土瑤學生安心接受教育。

  平桂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為從根本上解決土瑤學生上學難問題,平桂區投資1.8億元,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平桂區民族學校,建成後可容納學生1740人,將實現土瑤學生全部寄宿就讀。

  鮮為人知的賀州“土瑤” 深山走出致富路

  工作人員對槽碓村村民盤留貴家進行入戶排查  攝影 穆德爽

  兩年來,土瑤的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貧困發生率將由2017年的51.7%,降至今年年底的9.77%。但土瑤聚集區畢竟山高路遠,為防止返貧致貧現象的發生,今年6月,平桂區對疑似返貧致貧預警對象進行了排查。槽碓村村民盤留貴因孫子殘疾,自身患有慢性病,家中貧困,在這次排查中,低保等級由C類調成B類,每月增加低保金420元,確保在脫貧路上,不讓一個土瑤群眾掉隊。

  再進“土瑤”村,山路蜿蜓但平坦光滑,一幢幢嶄新的民居分佈在高聳挺拔的杉樹間,偶有炊煙升起,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