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淩雲安水村:“石窩窩”變身“聚寶盆”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8-13 15:15:50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林潔琪 通訊員 牙宏威 曾立英):近日,在廣西百色市淩雲縣邏樓鎮安水村,一片片綠油油的桑園鑲嵌在大山裏,樓房掩映在叢林深處,一條條水泥路通屯到戶,在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裏籃球場、路燈、娛樂設施應有盡有,完全看不出昔日貧困鄉村的模樣。

廣西淩雲安水村:“石窩窩”變身“聚寶盆”

安水村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籃球場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淩雲縣安水村是典型的石漠化大石山區,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當大山隔斷一切,貧窮、落後一度成為安水村難以揮去的標簽,村裏的青壯年只能無奈地選擇外出務工。家裏大多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整個村略顯蕭條和荒涼。

  昔日石窩窩地,如何變身“聚寶盆”?近年來,淩雲縣的桑蠶産業方興未艾,很多大石山區農村依靠種桑養蠶走向脫貧致富路。安水村村支書陳家爽説:“別的地方能搞,我們照樣能搞。安水村雖然處在大石山區,但地勢平緩,土地成片,大有文章可做。”於是,陳家爽動員村民嘗試種桑養蠶。

廣西淩雲安水村:“石窩窩”變身“聚寶盆”

完善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由於傳統種植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很多村民不接受種桑養蠶這一新鮮的産業。陳家爽介紹説:“群眾不樂意幹,村委黨員帶頭幹。村裏按照‘支部引領、合作帶動、農戶參與、基地示範’的模式,流轉土地100畝,發展桑蠶産業。”經過不懈努力,安水村的種桑養蠶産業受益很不錯,吸引村民紛紛加入養蠶大軍。

  挪石造地,拓荒開墾,安水村村民種桑養蠶的幹勁十足。安水村充分發揮創業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帶動115戶234人在石窩窩地裏種上桑葉,桑園高達300畝。此外,安水村還發展油茶、鄉村旅遊、桑蠶、雜糧雜豆等“3+1”個特色産業,自主産業發展覆蓋貧困戶覆蓋率100%。

廣西淩雲安水村:“石窩窩”變身“聚寶盆”

寬敞的安水村公路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在村裏務工可以就近照顧家人和兼顧農活,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時值農閒和桑葉地裏雜草叢生時,我在地裏除草,一天干八小時,可以拿到100塊工錢,採摘桑葉0.5元一斤,我一天能採100斤左右,一年下來能收入5000至10000元。”安水村貧困戶勞啟産提起收入時喜上眉梢。

  目前安水村已經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共500畝,其中200畝用於新建蠶房10間600平方米,預計年度蠶房共計30間1800平方米,另外300畝土地將建成縣級點的林下烏雞養殖場,打造林下烏雞養殖示範點,不斷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價值,實現村民收入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