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寧江南區:科技惠農促9個貧困村脫貧
廣西日報  2019-08-16 14:58:58

  本報南寧訊 (記者/楊波 通訊員/郭超前)“提高農業科技含量能有效增加農産品附加值,提高土地收入。以扶貧産業基地為例,520畝土地如果種植一般作物,年收入40萬元左右;種植黃金百香果,年收入可達1500萬元。”近日,南寧市江南區蘇圩鎮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組織當地種植戶開展黃金百香果技能培訓,技術專家為大家算了一筆賬,激發了貧困戶的脫貧信心。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江南區堅持科技助農、科技強農、科技惠農戰略,出臺系列科技幫扶政策,通過“互聯網+”現代農業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項目建設,打造農業科技園區。通過科學種養、科學管理,降低農業成本。如今,該城區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3年來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7%脫貧任務,今年預脫貧568人。

  該城區在江西鎮那廊村及周邊打造2000畝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農業物聯網技術集成示範基地,由農業物聯網綜合服務平臺、農業物聯網雲數據中心、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服務數據庫、農業物聯網數字門戶、農業生産決策指揮中心等組成。園區以種植沃柑、黃金百香果、冰菜、香水檸檬等高性價比的現代特色時令果蔬為主,初步形成特色水果、花卉苗木、生態休閒旅遊三大扶貧産業,吸納20多個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輻射帶動周邊村屯發展科技農業1.5萬畝。今年上半年,園區總産值3830萬元,銷售收入3250萬元。

  為使貧困戶享受科技帶來的實惠,江南區選派科技特派員到9個貧困村入駐扶貧。上半年,科技特派員組織貧困村生産技術現場指導58次,服務農戶130多戶,組織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3場(次)。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