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淩雲:桑蠶吐出致富絲
廣西日報  2019-08-22 10:18:43

  原標題:桑蠶吐出致富絲

  廣西日報記者 淩 聰 實習生 蘇鑫亮 通訊員 黃文婕

  一個個雪白的蠶繭挂在方格簇上,41歲的農成根笑得合不攏嘴:“現在桑園規模擴種到100多畝,我們夫妻倆有時忙得連飯都吃不上,還要請工人。”

  一張飽經風霜的臉龐,一雙粗糙的手掌,一身樸素的衣裳,他就是淩雲縣沙裏瑤族鄉弄塘村養蠶能手農成根。他是弄塘村養殖合作社黨支部書記,通過帶頭成立合作社,帶動全村發展桑園680畝,帶領56戶農民走上了種桑養蠶的致富道路。

  “我家庭條件不好,16歲就開始打工養家,能體會到貧困戶的艱辛。”農成根説,他上初中的時候,二哥突然病逝,大哥天生聾啞,只能靠他輟學到廣東打工養家。剛開始,打工的收入僅夠維持生活,但是他成家有了兩個孩子後,家庭經濟陷入困境。

  2017年初,沙裏瑤族鄉大力發展種桑養蠶産業,政府不僅提供免費桑苗和技術支持,還幫助蠶農建蠶房。農成根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回鄉養蠶,順便照顧老人和孩子。第一次養蠶失敗,他並沒有氣餒,積極參加培訓班,向技術員請教,去年成功養蠶4批,收入3萬多元。

  “我是一名黨員,雖然自己成功了,但是不能忘記貧困的鄉親們。”農成根成為村裏屈指可數的養蠶能手,面對蠶農的求助,他不論多忙都隨叫隨到,上門指導。可是這樣一來,農成根發現不僅自己沒有時間養蠶,蠶農學習效率也不高。

  因此,農成根帶領村民成立合作社,做給蠶農看,領著蠶農幹,鼓勵村民參加各種桑蠶培訓班,不斷更新種桑養蠶技術知識。蠶農在實踐中掌握了蠶藥用法和管護技術,從蠶桑産業中嘗到了甜頭。

  去年,在淩雲縣最愛國、最守法、最勤勞、最誠信、最友善新型農民評比中,農成根榮獲“五最”新型農民稱號。“農成根養的蠶産量高、品質好,很多村民從他那裏學到了致富的本領。”弄塘村黨支部書記李開富説,該村種桑建園熱情空前高漲,蠶桑産業已成為全村增收致富支柱産業。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