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寧邕寧區:開啟五千年蠶桑文化的工業化傳承之旅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5-15 15:48:42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穆德爽): 一直以來,南寧市邕寧區有著種桑養蠶的優良傳統。但因種植規模小、技術水準低、蠶繭品質差,導致經濟效益不高。為此,邕寧區黨委、政府通過考察和調研,先後引進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西桂合科技有限公司,在廣西率先開啟規模化種桑養蠶及深度開發,將五千年蠶桑文化與現代工業文明有機融合,不僅趟出一條讓農民脫貧增收的好路子,還將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蠶桑文化在廣西繼續傳承發揚光大。

南寧邕寧區:開啟五千年蠶桑文化的工業化傳承之旅

  告祥時宜桑蠶産業示範園 攝影 何光民

  在南寧市邕寧區告祥時宜桑蠶産業示範園乾淨整潔的蠶房裏,44歲的廖春年捧起剛剛采收的蠶繭,高興地説:“你看這繭,雪白雪白的,個頭均勻,比我們以前家庭傳統養蠶采收的蠶繭品質好很多,肯定5A哦。”

 

 摒棄單打獨鬥 同耕一隅桑田

  廖春年是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三江村村民,和其它村民一樣,她的家裏也是祖祖輩輩靠種桑養蠶為生。但卻如詩中所述——“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村民們的生活水準並沒有因為種桑養蠶發生質的飛躍。

  為改變這一現象,又能發揮區域優勢,邕寧區結合實際,決定引進技術專業、市場成熟的龍頭企業,規模化種桑、工廠化養蠶。既不改變村民多年的生活習慣而致富奔小康,又能將五千年的蠶桑文化發揚光大。

  為此,邕寧區把種桑養蠶作為三江村的優勢産業、重點産業來抓。他們引進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採取“龍頭企業+示範園+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將桑蠶培育、繁殖、推廣、産品綜合研發利用於一體,改變農戶單打獨鬥的傳統桑蠶模式,打造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告祥時宜桑蠶産業示範園(以下簡稱示範園)。

南寧邕寧區:開啟五千年蠶桑文化的工業化傳承之旅

  示範園的採桑工人在桑園摘採桑葉 攝影 何光民

  自從來到告祥時宜桑蠶産業示範園做了車間工人,廖春年與愛人不僅減輕了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零風險、收入穩,家庭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像廖春年這樣的車間工人,在公司裏還有很多。

  如今,短短三年間,3000多畝以雜樹為主的丘陵變成了桑樹遍野的金山,不僅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壯大,同時帶動農戶脫貧致富,闖出一條蠶桑産業工業化發展新路。

南寧邕寧區:開啟五千年蠶桑文化的工業化傳承之旅

  告祥時宜桑蠶産業示範園的標準化桑園 攝影 何光民

 

  摒棄傳統種養  收穫共同富裕

  區別於傳統種養模式,示範園改變以往人蠶混居、效率不高、勞動量大的狀況,採取種養分離的模式,由公司統一提供優質的蠶種和桑苗,專人採桑、自動喂蠶、自動上蔟再到高速分選蠶繭,種桑養蠶的全過程以工業化方式進行革新。

  廖春年説,以前她在家裏用傳統方法養蠶,從種桑、摘葉、喂蠶、收繭,每道工序都由自己完成,一個人最多只能管理2張蠶床,而在養蠶車間,她們2個人管理20張蠶床,而且蠶繭品質都是5A。

  一時間,示範園工業化種桑養蠶模式引爆整個行業,作為實實在在的受益者,廖春年經常接受各媒體記者採訪。她説,按傳統的方式養蠶,拋開天氣和蠶病影響,她家每年收入差不多有一萬多元。而現在,她和愛人都在工廠務工,每個月有固定收入,加上流轉土地的租金、入股合作社分紅,她家年收入有6萬元,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

南寧邕寧區:開啟五千年蠶桑文化的工業化傳承之旅

  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三江村村民廖春年 攝影 陸建德

  正在小蠶房進行消毒工作的車間技術員藍興旗説:“分工越細專業化程度越高,現在車間內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指導和把關,每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從熟悉到熟練再到精通,産品品質自然就能得到保證。”

  小蠶房內,有專業的加濕、消毒設備和溫控器,正在睡覺的小蠶在乾淨舒適的溫床中慢慢甦醒、脫皮。目前,示範園已建成這樣的智慧化小蠶共育中心1200平米,建成大中蠶房3萬多平米,蠶沙無害化處理中心2000平米,桑葉儲運中心700平米,23棟大(中)蠶房配備電動橋式喂蠶車、自動上蔟架、水簾空調、自動熱風循環等裝置,工業化養蠶規模可謂業內翹楚。

南寧邕寧區:開啟五千年蠶桑文化的工業化傳承之旅

  示範園內工業化養蠶車間的網格蔟 攝影 何光民

  2018年,該基地邊建設邊生産,産出蠶繭100.5噸,綜合産值810萬元,不僅産業發展蒸蒸日上,同時,扶貧效果凸顯,帶動三江村農戶人均年增收2900多元,同比提高33個百分點。

 

  延伸産業鏈條 共享絲綢榮光

  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民來自浙江的桑蠶世家,對蠶桑文化有著較深的理解。他説,中國是絲綢的故鄉,蠶桑文化歷久彌新,而廣西蠶繭産量約佔全國總量的50%,在信息共享的時代,單打獨鬥已不適合産業的良性發展,只有走集約化發展路線,才能讓蠶桑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

  為此,今年該公司創新成立了“南寧市深度貧困村桑蠶産業互助會”,將南寧市34個貧困村桑蠶産業示範園通過互聯網雲技術接入“時宜智慧蠶業雲平臺”,幫扶深度貧困村發展桑蠶標準化種養水準,讓桑蠶産業惠及更多貧困群眾。

  企業有大愛,政府有擔當。為更好傳承蠶桑文化,構建蠶桑綠色生態“産業鏈”,早在2015年,邕寧區就引進蠶桑加工的龍頭企業廣西桂合科技有限公司,以開發繅絲、綢緞生産為産業,在三江村等地進行鮮繭收購,使蠶桑産業在廣西得以更深遠的發展。根據數據統計,2015年邕寧區桑蠶面積3.8萬畝,産值1.3億元,截至2018年12月,邕寧區桑蠶面積已經發展到5.6萬畝,産值達3.38億元,三年時間産值增長了2.6倍。

南寧邕寧區:開啟五千年蠶桑文化的工業化傳承之旅

  廣西桂合科技有限公司的繅絲車間 攝影 何光民

  邕寧區那樓鎮鎮長胡學東説,邕寧區高度重視蠶桑産業的工業化發展模式,專門成立示範區領導小組,定時開會、及時解決問題。目前,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那樓鎮成了名副其實的“桑蠶之鄉”,並以此為契機,努力將示範園打造成中小學生的科普基地,把古老的蠶桑文化與現代文明充分交融,在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實現鄉村振興。

  在浩瀚無邊的桑園內,陳國民感慨地説:“桑樹渾身是寶,尤其是根系發達,對石漠化治理非常有效,具有固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想起那句“春蠶到死絲方盡”,原來桑樹也是如此,不僅用桑葉餵養春蠶,還將根深植于故土,所謂桑梓情懷,莫過於此吧。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