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小的“鴨子”棉鳧飛到南湖
南寧晚報  2019-11-01 09:52:40

  【原標題】世界上最小的“鴨子”棉鳧飛到南湖 南寧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各大濕地公園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世界上最小的“鴨子”棉鳧飛到南湖

  棉鳧在水面上展翅 劉建宙 攝

世界上最小的“鴨子”棉鳧飛到南湖

  棉鳧在南湖出現 劉建宙 攝

  初秋,是觀鳥的最好季節之一,這幾天,南寧拍鳥攝影愛好者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南湖公園的一隻鳥刷屏了:南湖公園驚現世界上最小的“鴨子”——棉鳧。但遺憾的是,這只棉鳧只是把南湖公園作為臨時“歇腳中轉站”,待了兩三天就飛走了。經過多年生態環境打造升級,南寧各大濕地公園已成為鳥類的天堂,而在候鳥遷徙的季節,不少珍稀鳥類也選擇在南寧停留。

  南湖公園拍到到棉鳧身影

  據拍到棉鳧的攝影愛好者劉建宙説,他經常到南湖公園、人民公園、廣西大學等地方拍鳥。前幾天,一隻狀似“鴨子”的小傢夥偶然“闖”進了他的鏡頭。透過鏡頭,他發現,這只“鴨子”跟一般的鴨子有些不一樣,體形比家鴨略小,而且嘴巴有些像鵝。隨後,他向其他拍鳥專業人士請教,才知道這是一隻非常罕見的“鴨子”——棉鳧,被稱為世界上最小的鴨子。最令大家興奮的是,這只棉鳧是母的。

  據劉建宙展示的照片顯示,這只棉鳧在南湖公園的下湖(碧湖路段)九曲橋附近的生態島覓食嬉戲。他説,這只棉鳧警惕性相當高,附近稍有動靜,就立即警覺地扇動翅膀,貼著水面飛奔,將湖面激起長長的水花,然後落在歪歪斜斜的荷梗之間。

  生態湖改造讓更多候鳥經停

  昨日上午,記者在南湖公園走訪了解發現,這只“不速之客”的到來還是引起不少拍鳥攝影愛好者的一陣“興奮”。跟隨一些拍鳥愛好者一起蹲守了一個早上,依然不見棉鳧再次蹁躚的身影。“難道來了幾天又飛走了?太可惜了,我都還沒得拍呢!”在南湖公園蹲守了兩天的攝影愛好者邊虹有些遺憾。“但願它們明年還來。”邊虹同時也希望公園候鳥棲息地和淺灘再多一點,讓野生鳥兒能夠繼續在這裡“安家”。

  每年秋末冬初,大量候鳥飛臨這裡越冬,直到翌年春天逐漸離去。其實,劉建宙鏡頭下的棉鳧並不是第一次光臨南寧。“棉鳧在廣西是留鳥,但在南寧市區出現只是路過。”資深觀鳥拍鳥專家梁家登告訴記者,由於近年來南寧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尤其是一些生態湖泊的改造提升,越來越多的候鳥遷徙都會選擇在南寧“經停”,短暫休整一段時間會再遷飛。比如棉鳧曾在去年及今年春天,在相思湖、南湖公園等地留下它們的“倩影”,但是幾天后又飛走了。此外,棉鳧其實是海邊常見的鳥,不知是何原因,這些年時常在內陸出現,尤其是一些湖面寬闊的湖泊,時常能看到它們。

世界上最小的“鴨子”棉鳧飛到南湖

  黃腹鷚也時常在南湖公園水面活躍  記者 宋延康 攝

世界上最小的“鴨子”棉鳧飛到南湖

  帶著小傢夥在南湖水域“巡遊”  記者 宋延康 攝

  南寧環境宜居成為鳥類天堂

  記者走訪各大濕地公園發現,經過多年的環境營造,南寧各大濕地公園成了“鳥類的天堂”。數據顯示,南寧市鳥類接近470種,包括很多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還有一些罕見的鳥類。

  據悉,以南湖公園為例,目前南湖公園水面時常活躍的鳥類猛禽至少有8種以上,有黃腹鷚(liù)、蒼鷺、白鷺、夜鷺、燕鷗、白琵鷺等也在此停歇。有些則選擇在南寧安家“生兒育女”,如黑水雞、黃葦鳽(jiān)、池鷺、等鳥類。梁家登認為,上述鳥類一直都在南寧生活,沒有因為環境的改變而離開過,這是鳥兒們在“用腳投票”,選擇南寧作為它們的棲息地。

  ■知多點

  棉鳧(fú):鴨科中體長最瘦小的鳥(身長約26釐米),羽毛主要呈白色。頭圓,腳短,喙很像鵝,短而底部厚。棉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嫩葉等為食,也吃水生昆蟲和小魚等,在樹洞中營巢。我國主要分佈于四川、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南至雲南南部、海南島以及廣東和廣西,偶見於華北及台灣。在我國廣東、廣西為留鳥,台灣為迷鳥,其他地方為夏候鳥。

  (pìtī):是一類(一個科)鳥,其中包括小。是一種水鳥,比鴨稍小,腳近尾端,翅短小,能飛卻不善飛,極會潛水,常成群遊于水面,受驚即潛入水中。亦作“鸊鵜”,俗稱“油鴨”。類都是典型的遊禽,體長26~74釐米。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雄鳥和雌鳥比較相似,身體很像鴨子,但較為肥胖,羽毛鬆軟如絲,頭部有時具羽冠或皺領。棲息于湖泊、水塘、水渠、池塘和沼澤地帶,也見於水流緩慢的江河和沿海蘆葦沼澤中。是一種候鳥,繁殖季節生活在有蒲草和蘆葦的淡水湖。主要棲息于開放式水域,在低海拔湖泊和森林所環繞的河流,以及河口沼澤活動。(記者 淩劍伊 原文編輯/施湘)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