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冠斑犀鳥

2019-08-06 10:09:45 | 來源:南寧晚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冠斑犀鳥

冠斑犀鳥(廣西觀鳥協會相關負責人梁家登供圖)

  本報訊(記者 淩劍伊)一説到象徵愛情的鳥類,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鴛鴦”。事實上,鳥類對伴侶忠貞不渝的可遠遠不止它!近日,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觀察到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愛情鳥”——冠斑犀鳥。這是繼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前些日子發現冠斑犀鳥後,廣西又一個保護區重新發現冠斑犀鳥。

  初步統計顯示,廣西目前觀察到的冠斑犀鳥不足百隻。其中,觀測到冠斑犀鳥最多的是在西大明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統計有70隻左右,而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超20隻,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約有2隻。

  “起初,我們都不知道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冠斑犀鳥。它的叫聲很特別,在靜謐的森林裏,顯得特別大聲。”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吉龍管護站護林員黃益江説,從2016年起,護林員們每年春季都能見到一隻冠斑犀鳥在吉龍管護站附近活動,當時大家不知道它是什麼鳥,也沒重視。前段時間恩城保護區觀察到冠斑犀鳥繁殖的新聞在電視臺播放後,大家才意識到每年都“光顧”吉龍管護站的“客人”竟然是冠斑犀鳥。隨後,護林員將拍到的圖片傳給一些鳥類專家進行鑒定。根據圖片,專家認為此次大明山出現的這只冠斑犀鳥為雄性。據護林員説,這只冠斑犀鳥每年春季在附近活動2個月左右,這段時間沒有見到它了。

  冠斑犀鳥在我國分佈較少,僅在廣西南部、雲南西部和南部有記錄,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冠斑犀鳥最大的特點是基本上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是‘家族式’群居。它們是大型鳥類界少有的‘一夫一妻制’,一旦其中一隻不幸離開,另外一隻就不會‘再婚’,一直獨身至死。”廣西觀鳥協會相關負責人梁家登介紹,冠斑犀鳥是單配製的鳥類,當它們找到情投意合的配偶後便會相依相偎、形影不離,雙雙立於枝丫間,時不時為對方梳理羽毛。

  大明山歷史上有冠斑犀鳥的記錄,但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為何此次發現的冠斑犀鳥是單獨的一隻?“我們分析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是大明山的深山老林裏一直有冠斑犀鳥群體生活,只是人們沒有發現它們,而這只雄性冠斑犀鳥是個調皮的‘孩子’,出來玩忘記了回家;二是這只冠斑犀鳥是從其他地方遷飛而來,不過這種可能性很低,因為犀鳥的飛行能力比較差,飛不了太遠;三是它是人類放生或者逃逸出來的。”梁家登分析説,不管如何,冠斑犀鳥出現在大明山自然保護區,足以説明近年來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再次回歸棲息。

  知多點

  冠斑犀鳥屬於佛法僧目犀鳥科,是一類體型較大的鳥類,全身黑白色,頭頂有黃色盔突,盔突上具黑色紋理。

  冠斑犀鳥最奇特的地方當屬其營巢習性。“冠斑犀鳥在繁殖季節是不出聲的。雄鳥雌鳥會見面,但僅僅限于見面。”廣西觀鳥協會相關負責人梁家登説,在野外,冠斑犀鳥夫婦會尋找空樹洞或石洞為巢,並在繁殖期共同營巢,雄鳥會銜來泥土等巢料,雌鳥則負責在巢箱內封巢,直到洞口僅留有一條用於喂食的縫隙。此後,雌鳥就一直待在巢中,雄鳥則負責每天尋找食物回來喂食雌鳥及孵化出來的小鳥。直到小鳥長大,雌鳥和小鳥才破洞而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