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縣駐村第一書記“帶貨”現場
“咱上思山好水好人更好,咱們農村老百姓種什麼、養什麼,都種得很好,養得很好,味道也很好!您看著這桂珠雞,不僅毛色鮮亮,無論是白切、生炒、燒鹵還是煲湯,口感、營養是一流的哦!還有,您嘗嘗這醜桔,水分多又甜,讓您轉身就懷念……”
在廣西上思縣明江新城財富廣場聽到這些推銷的話,咋一聽,仿佛置身於“帶貨網紅”的直播現場。
其實,這是該縣農業農村局近日舉辦的“消費扶貧 以購代捐 促進農戶增收”貧困地區農産品産銷對接活動,上思縣平福鄉平福村第一書記李守亭在推銷平福村的扶貧種養産品。
為了擴寬貧困村扶貧産品的銷路,各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紛紛變身“帶貨網紅”,個個信心滿滿、能説會道、口齒伶俐,積極向顧客介紹貧困村的農特産品。
顧客在第一書記“帶貨”現場選購土鴨
“我們村的土雞土鴨,都是散養在林地和水田裏的,貨真價實的土貨,吃的是五穀雜糧還有青草飛蟲,天天都在青山綠水裏到處撲騰運動,體魄健康肌肉結實,肉質鮮美,您吃了還會找我買第二、第三、第四次的……”上思縣公正鄉東安村第一書記廖熙元也在自豪地介紹“自家”的農特産品。
廖熙元于2018年3月開始擔任東安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經過走訪調查,他將村裏的能工巧匠組建成為一支工程隊,專門承接基礎設施建設,自己則變身“工程帶貨人”,專門為村裏的工程隊“攬活”。
如此實踐僅過了半年,東安村參加工程隊的村民人均增收6000元左右,村集體經濟獲得工程管理費創收1.55萬元。由此,東安村走出了一條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廖熙元為東安村的土雞“代言”
廖熙元的“帶貨”能力,還用在了村裏的種養産品銷售上。
“東安村的生態環境很好,真的是綠水青山,出産的土特産價廉物美,但就是離縣城較遠,群眾要做銷售不是很便利。”廖熙元説,他經常利用到鎮裏、縣城的機會,順便把村民的雞鴨魚等帶到市場銷售,或者直接聯繫賣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2019年11月15日,廖熙元又幫村民銷售一批土鴨。
東安村田少山多,村民主要以種植糖料蔗、林木、堅果和務工為主,散養牛、羊、豬、雞、鴨為輔。曾經,村裏運輸甘蔗、林木的道路都是泥路,晴天勉強可以運輸,“一到雨天,收購商的貨車根本不敢進村,因為進了出不去”,交通“帶貨”能力大打折扣。
“村裏的甘蔗如果在榨季碰上連綿的雨天,運不出去,甘蔗一開花,就不值錢了,因為含糖量變低了。”廖熙元深知,個人的“帶貨”能力始終有限,“帶不動”成千上萬噸的甘蔗,得解決交通問題。
東安村風貌
為此,廖熙元經過爭取,村裏的産業路修起來了,是村裏的工程隊負責施工的。“哪種有甘蔗,路就修到哪。”
2019年1月,産業路完工,驗收單位的人員豎起了大拇指:“你們工程隊太厚道了,道路搞得這麼厚。”
“村裏運出去的甘蔗、林木都很重的,道路要修得厚實才經用。”廖熙元實話實説。
東安村厚實的産業路
從此,東安村扶貧産業有什麼貨,也不用擔心“帶出去”的問題了,剩下的就是擴大銷路,“帶貨”給買家。因此,就出現了廖熙元變身“帶貨網紅”的一幕。
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帶貨網紅”的出現為扶貧工作提供了參考借鑒的案例。為了紮實做好扶貧産業優質農産品的産銷對接,很多駐村第一書記等扶貧工作人員,乃至貧困地區的群眾,利用自身的“帶貨”優勢,為扶貧産品“代言”又“帶貨”,成為脫貧攻堅戰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