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桂林訊 (記者/袁琳 通訊員/張雷 實習生/張雯)桂林市按照“依託生態優勢、突出文化特色、堅持産業融合、建設大美桂林”思路,大力推進鄉村綠化工作,實現推窗現綠、出門見景。
堅持高位推進,壓實鄉村綠化責任。出臺“三定五個一”制度,即“定跟蹤服務到位、定時間節點目標、定考核獎懲措施”“一個建設項目、一名包抓市領導、一個工作機構、一個目標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通過實施“書記工程”、開展“村屯綠化、古樹名木保護、漓江環境綜合整治、特色林業示範區創建”四大行動,為鄉村綠化提供有力抓手,把書記推到工作一線,壓實“三級書記”抓鄉村綠化的責任。實行“一票否決”和責任倒查,做到“四個不放過”:沒有科學規劃不放過,經費管理不到位不放過,項目不合格不放過,任務沒完成不放過。
秀峰區魯家村是政府統籌力量,整合項目,聯合打造的“半城綠樹半城樓”典型示範村;臨桂區泗林村完全是靠村民群策群力,自主打造的“小橋流水人家”;陽朔縣驥馬村則由政府引導,村民參與,政府給政策,村民出勞力,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精心打造“風格各異、特色鮮明”的民宿田舍。桂林市通過破解“綠化模式單一、經費保障不足、後期管護薄弱”3大瓶頸,激發鄉村綠化的生機活力。在綠化模式上,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打好“花式拳”;在經費籌備上,堅持多措並舉,多腿走路,拓寬融資渠道;在管理機制上,秉著“村事民管”的原則,充分依靠和發揮村幹和村民理事會的作用,制定《村規民約》,實行“誰栽種誰所有,誰管護誰享用,誰毀樹誰賠償”的管護獎懲機制,動員和組織村民自主管護。
桂林在保護好自然生態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區域明顯、特色突出、景象壯觀”的水果林、風景林、“三護林”。恭城柿子村、陽朔紅心柚村、荔浦砂糖橘村、永福羅漢果村、臨桂百香果村5個片區水果林,靈川銀杏、恭城桃花、灌陽梨花等3600多畝風景林,以及1300多畝村前房後的“三護林(護村、護路、護宅)”,形成了“春賞桃李花開,夏品優質水果,秋看銀杏金葉,冬眺高山雪景”四季分明的生態景觀。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桂北民居文化村、灌陽縣新圩鎮紅色文化村、象山區北芬村的侗族文化村、瓦窯小鎮陶藝、根雕、鐫石等非物質傳統文化村……在優化自然生態的同時,桂林著力為鄉村綠化賦予鄉土文化的內涵,近5年來,全市先後打造的99個特色文化村落呈遍地開花之勢。
據統計,桂林獲評“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2個、“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12個、“廣西特色旅遊名村”3個,每年鄉村遊達1500多萬人次、旅遊收益50多億元。桂林鄉村綠化以産業作為支撐,堅持走産業融合發展之路,引導群眾把“鄉村綠化”與發展林果經濟、庭院經濟、旅遊經濟結合起來,實現“綠化一個村屯、開發一個産業、致富一方群眾”的目標。目前,全市種植以柿子、香梨、紅心柚、砂糖橘等為主的水果林500多萬畝,建設金槐基地20多萬畝、油茶基地50多萬畝、苗木基地1.1萬多畝,平均每年為當地農民創收3000多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