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讓綠色發展“壯”起來 讓生態環境“美”起來

2019-01-17 09:01:29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繪就“壯美廣西”生態環境新畫卷

  ——我區重大環境保護項目建設成效綜述(下)

  讓綠色發展“壯”起來,讓生態環境“美”起來。近年來,我區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順應綠色發展潮流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擦亮廣西“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

  過去的一年,我區圍繞城鎮和工業園區環保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基礎能力建設、生態經濟與環保産業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創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深入推進實施一系列重大環境保護項目。如今,從城市到鄉村,從居民區到自然保護區,一幅更為壯美的八桂生態環境新畫卷,正以更加飽滿新穎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環保設施“強”起來

  博白縣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目前約完成總土建工程總量的90%;欽州市13個鎮級污水處理廠已建成投入運行,正在完善部分污水處理廠的配套管網……2018年以來,作為我區重大環境保護項目之一的全區新(擴)建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工程,正在一些市縣“多點開花”,並在歲末年初將喜訊接連上報到自治區有關部門。

  據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以來,我區繼續加快城鎮環保設施建設,城市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管理水準穩步提升。截至2018年11月,全區所有的市、縣都已具備污水垃圾集中處理能力(少部分縣依託周邊縣市進行處理),全區城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達405.9萬噸,建成污水管網超過9292公里;全區共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87座,處理垃圾能力為2.47萬噸/日,其中焚燒處理能力9100噸/日,全區近三分之一的生活垃圾都可以實現清潔焚燒。通過這些污水垃圾處理廠的運行,每年可減少直排江河的污水近14億噸,無害化處理垃圾644萬噸。目前,全區106個自治區級以下工業集聚區已超過一半完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

  為努力解決危害農村居民健康、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污染問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8年我區安排資金15888萬元,支持1000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前大部分項目已完成建設。整治過的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達到100%,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受益人口約100萬人。 

  綠色發展“壯”起來

  近年來,我區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與環保産業,努力改善環境品質。

  位於來賓市河南工業園區的來賓電廠,是我區較早成立的火力發電廠之一,過去曾因使用效率低、排放高的工業燃煤小鍋爐,讓當地環境保護面臨著一定的壓力。近年來,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來賓電廠通過“超低排放”改造使熱電聯産項目逐步發展壯大,目前已建成廣西較大的蒸汽品類較齊全的配汽站之一,實現向約20家用熱企業供熱,初步形成以生活原紙加工為主線的特色循環經濟産業鏈。

  類似的熱電聯産項目,近一兩年來在我區的南寧、柳州、北海等設區市先後開工建設並投産。這些“綠色動力”既有利於降本增效,還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為地方政府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為提升固定污染源監測管理與信息化水準,滿足環境管理要求,我區積極推進重點污染源自行監測數據聯網,對排污企業裝上了“千里眼”和“緊箍咒”。據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區14個設區市有500多家已發放排污許可證企業進入全國污染源監測信息管理與共享平臺,“數據聯網率”和“任務完成率”均位列全國第一。

  生態環境“美”起來

  生態環境“美”起來,還得益於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區)創建等重大工程項目。

  蒙山縣境內群山環抱,森林覆蓋率達77.68%,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淩雲縣植物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8.01%,森林蓄積量達674萬立方米以上,是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態綠色屏障。2018年12月12日,蒙山縣、淩雲縣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這是繼2017年9月上林縣被授予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榮譽稱號之後,我區再次獲此殊榮。

  2018年,我區新增16個“自治區級生態縣”、88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自2010年以來,我區的自治區級生態縣(市、區)、鄉鎮、村已分別達25個、457個和2763個。通過推進生態示範區創建工作,我區的生態保護制度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品質得到有效改善,特色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效果顯現,較好地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廣西良好生態的金字招牌內涵豐富,既有自然生態稟賦好的天然之意,又有生態環境保護好的實踐之功。廣西生態系統以及生物物種多姿多樣,自然景觀獨特,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重點區域之一,珍貴瀕危保護植物和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種類均居全國第二位。

  2018年,我區嚴格劃定生態紅線,綜合實施山水林田湖海濕地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加強天然林、公益林保護以及珠江流域和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推進“南紅北柳”濕地修復、“銀色海灘”岸灘整治等海洋生態整治修復,切實保護好紅樹林等珍稀植物和動物,續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新畫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