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唐廣生 通訊員 黃尚寧
土地是發展之基。廣西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圍繞我區發展面臨的用地用礦、資源保護、服務民生等問題,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2013年至2018年12月底,累計供應全區建設用地10.36萬公頃,保障了一大批基礎設施、重點産業和民生等項目用地需求。
牽住供給牛鼻子
鋪就審批快車道
作為後發展欠發達地區,廣西加快發展的訴求迫切。然而,隨著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升級,用地難、審批難成了新的老大難,給資源供給帶來持續壓力。
如何牽住土地供給牛鼻子,把有限的指標用在刀刃上?從2017年5月起,廣西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大膽改革,在全國率先出臺專項用地指標核銷制度,對自治區重大項目、易地扶貧搬遷、保障性住房項目一律開綠燈。
“這個核銷制,簡單理解就是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做好了,具備了用地條件,用地指標就可以直接核銷給它。”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廳長陳建軍告訴記者,這樣做既節省了指標申請流程,又保證了項目的及時落地和指標的100%使用。
至2018年12月底,我區已通過該辦法解決重大項目用地91個,核銷面積2850公頃,具備報批條件的重大項目用地做到了應保盡保。
針對用地報件品質差影響審批問題,我區進一步打通審批堵點,鋪設審批快車道。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自主研發建設用地報批系統,在全國率先推行區、市、縣“三級聯審”制度改革,實現了網上同步並聯審批,全區建設用地審批平均縮減了5個工作日。
為進一步破解用地難,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先後實施了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桂林旅遊産業用地改革、北流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試點。截至目前,全區共獲批低丘緩坡專項指標5317.78公頃,引進項目439個,完成投資487.98億元;利用旅遊用地試點政策,保障了桂林文化旅遊城等一批重大項目用地,開創了全國旅遊用地差別化管理的先河;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組織農村土地入市100宗約385公頃,成交價13.36億元,入市宗數和規模均排全國33個試點前列。
據統計,2013年至2018年12月底,廣西下達新增建設用地指標9.48萬公頃、批准用地10.24萬公頃,為培育形成食品、汽車、機械、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等10個千億元産業打下了基礎。
土地整治開先河
生態保護敢爭先
甘蔗收割時節,在扶綏縣蔗區,收割機來回穿梭。渠黎鎮渠蘆村村民范均感嘆道:“我家原來的29塊零碎土地整合為一大塊,甘蔗種植實現了機械化、良種化、水肥一體化,每畝平均增産2噸以上,增收1500元左右。”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耕保處負責人介紹,2012年,我區總結推廣龍州縣農民自發“小塊並大塊”耕地整治模式,出臺“以獎代補”政策,引導和推動高産高糖蔗基地建設。“這一創新做法,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讚為‘開了全國先河’,並在西南8省區喀斯特地區推廣。”
截至去年12月底,廣西累計實施“小塊並大塊”3.16萬公頃,完成“雙高”土地整治28.15萬公頃。
在推進“小塊並大塊”土地整治的同時,我區針對城鎮缺地、耕地保護“兩難”問題,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底,已批准增減掛鉤項目立項553個,實施規模1.63萬公頃,預計新增耕地1.37萬公頃。增減掛鉤項目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和耕地資源的動態平衡,連續18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
2016年4月以來,針對桂林漓江和合浦海邊採石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廣西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從落實問題清單到全面整改,從頒布全區砂石資源開發專項規劃到全面推行採石場標準化建設,掀起了一場礦産資源開採秩序和生態體系重構熱潮。
目前,我區已完成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建設任務12家、自治區級6家。平果縣作為全國第一個採礦臨時用地方式改革試點,獲國務院2018年大督查通報表揚和推廣。
服務民生有作為
便民利民有突破
近期,南丹縣裏湖瑤族鄉的“千家瑤寨·萬戶瑤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成了新聞熱點。這個佔地約80公頃的安置項目,為完成追加的易地搬遷指標,曾創下一個月完成選址、20天完成徵地、150天內動員1.35萬人搬遷的速度。
南丹縣領導感言:“在項目建設突飛猛進的背後,土地要素的供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也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大省區。
2016年4月,我區在全國率先實行脫貧攻堅項目用地邊建邊報政策,對因扶貧搬遷安置需要、當年必須建成安置的項目用地,在滿足相關條件的前提下可先用後報、邊建邊報。
廣西2016-2018年計劃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0萬人,截至2018年11月10日已累計搬遷入住67.63萬人。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廣西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考核從排名全國最後一檔躍居前列。
“邊建邊報用地政策得到了中央和自然資源部的肯定,並作為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在全國推廣應用。”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相關領導介紹説。
2018年,自治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將單列貧困縣用地指標從33個縣擴大至54個。54個貧困縣先後獲批增減掛鉤項目立項408個,實施規模18.55萬畝。
通過實施深度貧困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交易政策,廣西共組織了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交易15批次3815畝,獲取交易金額10.17億元,全部返還深度貧困縣,用於安置補償、拆舊復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生態修復、高標準農田建設等。
“自然資源是建設壯美廣西的基礎要素,我們將不斷改革,建立起一整套科學的規劃體系、政策體系和管理體系,為廣西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和保障。”陳建軍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號 郵遞區號:100040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891032 舉報郵箱:jubao@cri.com.cn 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監督電話:010-68891834 監督郵箱:jiancha@cri.cn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2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20212001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5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版權所有©199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