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特色産業帶富一方百姓

2019-03-14 11:53:51 | 來源:南寧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特色産業帶富一方百姓

  韋文體(左)與技術人員查看果苗生長情況。 (覃捷 攝)

  每天清晨,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聯團村的農業示範産業園區裏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90多畝連片百香果園內,圓潤碩大的果子挂滿了架子,七八名村民正在採摘成熟的百香果。“這是今年最後一批果了,這些都是客戶預訂的,中午就能送到客戶手中。”聯團村黨支部書記韋文體告訴記者,聯團村的百香果個大、果香、味甜、水分足,頗有名氣,供不應求。作為這片農業示範産業園的建設者,韋文體帶領村“兩委”幹部和村民克服困難,發展産業,走出了一條振興鄉村的新路子。

  扛起責任 用誠意打動鄉親

  34歲的韋文體,身體清瘦,很是斯文,不像是個務農的人,但一説起種植百香果,他便滔滔不絕,儼然是個種植專家。其實早年外出求學的他,之前對農業知識知之甚少。2007年大學畢業後,韋文體自主創業,成立了一家糧油銷售公司,經過幾年經營小有成就,在村裏漸漸有了名氣。2014年,聯團村“兩委”換屆,在村裏老黨員的極力推薦下,懷著建設家鄉的願望,韋文體勇挑重擔,毅然返鄉,成為聯團村黨支部書記。

  聯團村是一個有1284戶4875人的大村,下轄10個自然坡、41個村民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共129戶478人。從城市回到農村,韋文體一開始很不適應。當時的他不懂得如何與村民打交道,村“兩委”的幫帶能力也弱。韋文體和村“兩委”思考著如何將村子帶富帶強。

  建立一個村民合作社吧,説幹就幹。2016年3月,韋文體帶著村“兩委”幹部到八蘭坡走訪農戶,當時村民們不知道建立合作社的用處,都不感興趣。他不氣餒,每天晚上都到坡裏開會,連續一個星期,終於説通了群眾。韋文體回憶起那段時光頗為感慨:“當時心裏沒底,一心想為村裏做些實事,成立合作社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晚上經常睡不著。”韋文體的誠意打動了群眾和生産隊長,大家同意將40畝土地流轉出來,作為村民合作社的用地。

  示範帶動 拓寬群眾致富路

  2016年4月初,合作社成立了,土地也有了,種什麼呢?合作社的11名成員誰都沒有做“大農業”的經驗,誰都沒有一次種過40畝土地。經商議,最後大家決定種植蔬菜——空心菜22畝,青瓜、茄子共18畝。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卻很殘酷:因為沒有規模種植經驗,管理不善,空心菜大面積染病,當年上半年,22畝空心菜幾乎絕收,4萬元的投入只收回了1500元,這給了韋文體沉重的一擊。好在種植的青瓜、茄子獲得了豐收,賣出了近6萬元,彌補了空心菜的損失。

  到了下半年,合作社總結經驗,種植了青瓜、苦瓜、茄子、毛節瓜等作物40畝,並邀請農技專家定期到村裏指導種植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年底有了10多萬元的收入,除掉成本和下一季的啟動資金,合作社成員每人得到了6000多元的分紅,這一回,村民合作社真正活了起來。

  近年來,在聯團村村委、種養大戶的帶動下,村民和貧困戶種養積極性空前高漲。目前,全村千羽以上規模的雞鴨養殖戶有13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戶,10畝以上的果蔬種植戶有9戶。種植4畝以上果蔬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8戶。2014年,聯團村年人均收入只有7891元,2018年底就增長到了1.5萬多元,原來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空殼村”,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6.91萬元。2016年底,聯團村順利脫貧摘帽。

  壯大産業 辟增收新渠道

  為鼓勵村民發展産業,2016—2017年間,村“兩委”秉持著“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理念,組織村裏的黨員幹部、致富能手、村民代表、貧困戶等共計1000多人次外出參觀學習,引進了百香果、柑橘、木瓜等産業,並多次聘請農技專家到村裏為農戶進行技術培訓,走入田間地頭為農戶解決問題。2017年3月,一次外出參觀回來後,貧困戶蘇月麗、韋活仁和幾名村民找到了韋文體,述説了想種植百香果的意願,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韋文體二話不説,自掏腰包5萬元借給這些農戶作為啟動資金,共種植了53畝百香果。當年,百香果豐收,到了年底,村民們不僅把錢還給了韋文體,還有了不菲的收入。

  為了把村裏的産業發展壯大,讓村民能夠在村裏務工,2017年4月,韋文體僅用3天時間,就將村裏的270畝土地流轉下來,開始建立農業示範産業園。投入資金30多萬元,種植了90多畝百香果、20多畝水果木瓜、20多畝黃金百香果、40多畝毛節瓜。目前,已有4名貧困群眾在産業園長期務工;9名貧困群眾臨時務工,每人每天有80元的收入,一個月有10—15日是有工作的。

  “我長期在基地務工,每個月有2500元的收入,既可以照顧家庭,又不耽誤自己家的農活,生活成本底,我們希望村裏有更多這樣的産業。”貧困戶韋文表高興地説。

  截至2018年12月,示範園區內僅百香果一項的産量就達到2.5萬公斤,收入15萬餘元。面對未來,韋文體有更大的目標:計劃用2—3年的時間,再流轉200畝土地,逐步將現在的農業産業園區打造成鄉村旅遊示範區。到時,會有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的産業發展,讓村民們有更多的收入。

  (覃捷 張愛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