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互通互鑒 共建共贏

2019-03-18 08:51:22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張冠年

  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天,中越兩國中央銀行分別在東興和越南芒街聯合舉行跨境反假幣知識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反假幣宣傳資料及現場講解等形式,幫助雙方邊民提高假幣識別能力。

  聯合舉辦跨境反假幣知識宣傳活動,是中越雙方深化交流與合作的一個縮影。2016年起,廣西與越南邊境四省連續三年舉行黨委書記新春會晤聯誼,重點推進貿易、互聯互通大通道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口岸和互市點升格開放、跨境旅遊、通關便利化、跨境勞務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新春會晤已成為雙方深化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的重要平臺。

  防城港是我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海陸河相連的城市。近年來,該市把貫徹落實新春會晤共識工作作為促進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不斷拓展與越南邊境省、縣(市)各領域交流與合作,推動雙方經濟社會發展。

  深化合作 促進邊境繁榮

  防城港與越南邊境地區友好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1968年,為開闢援越抗美海上隱蔽運輸航線興建了防城港,援越物資源源不斷從這裡秘密運往越南,這條海上運輸線路被稱為“海上胡志明小道”。

  如今,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防城港市與越南相關地方的交流及戰略合作更為廣泛、全面,並被賦予更多內涵。

  防城港現有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邊境旅遊試驗區等多個國家級開發開放平臺,其中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跨境勞務合作等多項先行先試成果成為廣西乃至全國典範。同時,還擁有5個國家級一類口岸、5個邊民互市貿易區(點),獲批為國家水果、糧食、景觀樹等進境指定口岸,建成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邊民互市貿易區。

  近年來,該市充分利用沿邊開發開放政策特別是邊境貿易政策,經過多年發展,當地邊境貿易已從單一的日常生活商品發展到大宗高附加值産品,邊境貿易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45%以上。

  據統計,近3年來,該市邊民互市貿易額達1100億元,年均增速約30%;成立邊民互助組和邊民信用互助社355個,邊貿産品落地加工試點企業28家,實現加工産值40億元,解決了中越兩國邊民近5000人的就業問題,對增進睦鄰友好,促進邊境地區繁榮穩定,豐富中越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內涵,具有重要意義。

  互聯互通 擴大沿邊開放

  向遠處眺望,在陸地一側,東興市與越南北方最大的經濟特區——芒街市隔河而鄰,中越界河北侖河從兩座城市間穿過。

  作為中國內陸腹地連接東盟國家便捷的門戶,防城港積極對外開放,主動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率先在國內開通東盟海産品、水果冷鏈“公鐵海”聯運,實現多式聯運無縫對接物流新模式。

  去年以來,該市加強與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甘肅等西部省(市)對接,陸續開通了防城港至西南地區“散改集一票到底”多式聯運班列。2018年,該市發送“散改集”班列1443列14.43萬箱,同比增長15%。

  防城港市通過不斷推進與越南邊境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成為全國沿邊城市典範:2017年6月1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峒中口岸(含裏火通道)升格為國家一類口岸;2018年5月17日,中國峒中-越南橫模口岸橋便道橋實現通車,主橋已開工建設;防城港至東興鐵路項目已正式進場施工;中越北侖河二橋、新國門大樓即將投入使用,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兩縱一橫一環”路網初步成型。

  隨著中越邊境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雙方跨境旅遊合作的深化,近年來,防城港跨境旅遊人數出現“井噴式”暴漲,東興口岸去年通關人次突破1200萬,居我國邊境陸路口岸之首。

  增進友誼 加強睦鄰友好

  近日,防城港市防城區峒中鎮與越南平遼縣橫模社再次攜手,聯合清理位於峒中-橫模口岸界河垃圾,共同保護界河生態和水源環境。

  在防城港垌中、板八、那垌、灘營等沿邊鄉鎮,中越兩國邊民交往頻繁,友誼深厚。邊民們在節慶假日相互來往,一起打陀螺、唱山歌;在京族三島,每年哈節中越邊民便聚在一起唱哈、祈福。

  此外,雙方還共同聯合舉辦中國東興·越南芒街商交會、中越青年界河對歌聯歡、中越元宵節足球友誼賽、防城港國際海上龍舟賽、中國-東盟國際馬拉松等系列活動,增進了彼此的友誼。

  2018年4月4日,越南芒街市一家企業發生火災,因火勢太大,芒街市政府向東興市緊急求助。防城港立即派出消防力量赴芒街跨國救援約23小時,保全財産價值約2億美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