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就業“小車間”實現扶貧“大作為”

2019-03-19 15:43:42 | 來源:南寧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就業“小車間”實現扶貧“大作為”

▲廣西博祿德電子有限公司創建的扶貧車間為貧困戶家庭解決就業問題。 本報記者梁楓 攝

  本報記者 楊 盛

  春節剛過,馬山縣蘇博工業園裏的機器就開始了運作。近日,記者來到廣西博祿德電子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看到,這裡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們都在認真地趕制産品。

  去年,貧困戶吳容亮參加了該公司的培訓,順利成為一名製造工人,不僅每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還有充裕的時間照顧家人,這份工作讓她倍感珍惜。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馬山縣多部門積極發揮職能優勢,多方聯動、多點發力、多措並舉,全力推進就業扶貧工作。隨著一家家民營企業的落戶,扶貧車間遍地開花,通過“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扶貧模式,用扶貧車間的“大手”拉起貧困戶的“小手”,幫助農村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近就地就業,緩解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難和貧困勞動力就業難問題,就業扶貧發揮了實際效用。

  因地制宜

  扶貧車間促就業

  去年12月,吳容亮一家從加方鄉搬進了蘇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紅旗湖社區,在社區幫助下,到附近的蘇博工業園的扶貧車間務工。“自從進了扶貧車間,這份工作讓我感到日子更有奔頭了。”吳容亮説,雖然現在技術還不算嫺熟,等熟練了,工資還會漲。

  廣西博祿德電子有限公司製造部經理雷冬來告訴記者,公司就業門檻低,可是增收見效快,可以幫助貧困戶就近就業,目前帶動610多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1人。

  在家種地,一年收入不過幾千元,養家糊口很是艱難,這是扶貧車間裏多數貧困戶過去生活的情況。要從根本實現脫貧,創建就業扶貧車間可謂是有效手段之一。

  “就業扶貧車間的創建和發展讓貧困戶能走上就業脫貧之路,真正取得‘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效果。”馬山縣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説。

  據統計,目前馬山縣在11個鄉鎮已建設運行的扶貧車間有51家,已認定授牌18家企業為就業扶貧車間,扶貧車間帶動就業1622人,其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224人。

  突出特色

  形式多樣助脫貧

  隨著扶貧車間效益不斷顯現,馬山縣制定了《馬山縣2018—2020年就業扶貧車間建設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引導、鼓勵各鄉鎮、貧困村及社會力量、經濟能人,利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産業用房、村集體閒置土地、舊學校、舊村委(社區)辦公用房、閒置公有房屋、倉庫創辦“廠房式”就業扶貧車間或加工點,帶動當地貧困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在深度貧困村,馬山縣通過搭建平臺,讓扶貧車間成為群眾脫貧的堅強力量。加方鄉忠黨村引進馬山縣榮興紗線經營部生産布藝玩具,有20多名群眾已開始培訓上崗;龍崗村引進綵燈扶貧車間加工點;龍印村引進愛心企業建設新的就業扶貧加工點;裏當鄉引進馬山縣廣盈玩具製衣廠新開一個布藝玩具扶貧車間加工點。目前,全縣14個深度貧困村已有12個建設了扶貧車間,帶動就業280人,其中貧困人口110人。

  今年2月,馬山縣與南寧市好皮德皮革製品廠等3家企業簽訂了入駐板伏易地扶貧搬遷點建設就業扶貧車間協議,預計4月可投産,可吸納超過400名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就業。

  “通過組織貧困戶開展農産品加工、手工藝製作等生産活動,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産業,貧困人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打破了貧困人口和非標準的勞動力‘不願轉、不能轉’的困局。”馬山縣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多點開花

  打造就業“金飯碗”

  不落一戶,不掉一人。馬山縣將就業扶貧作為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通過産業帶動、就業培訓、專場招聘等方式,促進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精準就業,為貧困戶打造就業“金飯碗”。

  搭建就業招聘平臺。馬山縣組織多方力量,在全縣各鄉鎮、貧困村分別舉辦粵桂幫扶、“春風行動”、易地搬遷貧困戶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去年舉辦了兩次茂名市電白區—南寧市馬山縣·2018年粵桂幫扶協作精準扶貧轉移就業暨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援助專場聘會,廣東茂名市及電白區的80多家企業帶來了5000多個崗位,促進馬山縣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830多人。

  針對部分貧困群眾由於家庭、 身體條件等原因無法外出務工,增收難、脫貧難的問題,馬山縣加強全縣職業技能培訓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並廣泛開展家政培訓“大篷車”進村活動,幫助更多貧困戶學到實用技能。

  馬山縣積極落實《南寧市開展職業培訓和就業創業支持精準脫貧實施方案》,鼓勵企業或社會組織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並給予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穩崗獎勵。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需要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馬山縣將進一步拓寬思路,創新就業精準扶貧模式、方法,為更多有勞動能力和有就業意願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讓每一名貧困群眾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幫扶模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