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東融大灣區 科創要先行

2019-04-12 10:06:19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李新雄  通訊員 羅錦模

  解放思想無止境,實幹擔當永向前。身處知識爆炸、快速發展的時代,在千帆競發的區域發展面前,只有保持開放的胸懷、學習的態度、進取的精神,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3月3日至12日,廣西科技代表團赴香港、澳門、珠海、廣州開展了一系列科技創新合作推介活動,堅定不移加快“東融”步伐,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十天九夜,馬不停蹄。代表團既舉辦推介會又拜訪政府部門,既參觀高新科技又看傳統産業,既訪問高校也觀摩國家重點實驗室,既到現場實地調研又面對面座談交流……在收穫合作機會的同時,充分領略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大戰略大手筆,對香港、澳門、珠海、廣州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理念新、勢頭猛、後勁足留下了深刻印象,並從中梳理總結出不少好經驗好做法。

  一馬當先 全國首個對接大灣區開展科技創新合作

  舉辦2場大型專題推介會2場小型專題座談會、拜訪5家政府部門、訪問5所高校、考察2家園區,與香港7家企業與機構洽談……

  廣西科技廳組織的系列推介活動,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後,全國首個赴大灣區開展科技創新合作專題對接的活動。

  “沒想到廣西還有這麼好的科技成果,這個廣西原創的氣體滅弧防雷關鍵技術在高樓林立的香港很有市場。”3月6日,在香港舉辦的“桂港科技創新合作推介會”上,廣西大學的防雷技術一亮相便吸引了香港企業。140余名港方參會人員對廣西開放發展戰略、創新政策體系、創新合作需求興趣盎然。同樣火爆的場面3月11日又在廣州上演,“桂粵科技創新合作推介會”讓廣西代表團收穫滿滿。

  推介會之所以賓主盡歡,離不開廣西代表團的精心組織。“我們提前半年做準備,比如為了找準香港的創新需求,我們通過中聯辦拿到了1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名單,根據實驗室的研究重點來遴選他們感興趣的項目。”科技廳合作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瞄準頂級創新資源開展精準對接是此次東融活動的最大亮點。粵港澳大灣區是創新資源的富集地,科技廳瞄準大灣區創新能力最強、創新活躍度最高的創新主體,圈定政府部門、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四類主體中有話語權和突出影響力的重點單位,逐個登門拜訪,開展靶向精準對接。廣西的科技創新合作政策、“三大三新”重點産業發展、“三百二千”創新工程實施、中國-東盟創新合作大平臺建設等內容引起高度關注。在科技廳面對面溝通下,香港創新及科技局、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廣東省科技廳均表示繼續積極推動雙方在中醫藥大健康、青年科學家交流等領域的創新合作,共同譜寫創新合作新篇章。

  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要以産業承接為重點,依託大灣區雄厚的科技創新資源,聚焦重點産業領域,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為此,科技廳從廣西企業、科研機構與高校在科技創新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圍繞大健康、大數據、大物流、新製造等重點産業領域,面向全區收集了220多項制約廣西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需求,與大灣區高端創新資源進行深入對接。其中北部灣高值海産品工廠化養殖開發戰略合作、機器人産業集群培育基地建設等80多項內容與大灣區達成合作意向,這為今後解決制約廣西産業發展的技術難題找到了突破口。

  他山之石

  活力增長極的科技創新啟示

  在廣西的“朋友圈”中,粵港澳大灣區絕對是個重量級夥伴。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科技創新資源最集中、新興産業發展最活躍的區域(活力增長極),它是廣西追趕學習的“學霸級”優秀生,其示範的創新變革力量,為廣西豎起前行的標杆。

  如何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真金白銀加大科研投入是大灣區給出的答案。為了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特區政府在2018至2019年度科技財政預算500億元基礎上,增加280億元用於加強科技創新工作。廣東省2018年全省R&D(研發)投入超過2500億元,居全國首位。而目前廣西R&D投入佔GDP的比重不到1%,與大灣區相比差距巨大,這需要我區持續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特別是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進一步強化各研發主體自身投入因素,到2020年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要達到2%以上。

  如何高效配置創新資源?加快創新平臺建設是大灣區強化資源高效配置的法寶。大灣區集聚了香港大學等5所世界著名大學,匯集了一批國內知名重點高校,擁有4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佈局了香港科學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等重要園區,成為科技資源高度集聚、科技創新能力突出、培育出一大批世界領先的創新型區域。相比之下,我區大學數量少且創新能力不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匱乏。因此,廣西要重點突破有所作為,還需在培育創新力量、構建創新平臺上下大功夫。

  如何激發創新活力永續發展動力?積聚高層次創新人才提供智力支撐是大灣區勇立潮頭的妙招。香港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先導計劃,首個運作年度計劃吸引1000名內地及海外科技人才入港;深圳“孔雀計劃”實施多年引進超過10萬海外人才……大灣區正密集出臺引才政策措施,不斷吸引和集聚海外高層次人才到大灣區創新創業,同時加快培養集聚一大批優秀拔尖青年人才。廣西要以此為榜樣,進一步優化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入桂的政策措施。

  奮起直追

  改革創新不止步

  “差距找準了,根源找到了,就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使命感,明確目標任務,針對問題行動,狠抓工作落實,加快建設壯美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的講話使廣西奮起直追的步伐更闊步更穩健。

  自治區科技廳廳長曹坤華説,要加速東融步伐必須精準發力,圍繞推動“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向廣西延伸,構建廣西開放科技創新體系,同時要破除阻礙大灣區創新資源進入廣西的堵點、難點,聯合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接受大灣區先進生産力的輻射,加快先進科技成果向廣西轉移轉化。

  與大灣區建立協同創新工作機制刻不容緩。我區實施開放“東融”發展戰略,在對接大灣區過程中,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方案、計劃,但目前尚屬於唱獨角戲,未能與大灣區共同組建工作機構。下一步自治區層面需加強協調,加快推動廣西與香港、澳門建立協同創新工作機制,並在CEPA框架下增設科技工作組,更好地統籌創新合作。

  2018年2月,科技部、財政部推出相關規定,明確由港澳機構與內地單位聯合承擔的項目,項目經費可分別支付至港澳機構和內地單位。廣東省率先推動科研經費跨境便利使用。但廣西目前本級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無法直接撥付港澳科研。為了全面深化桂港、桂澳科技創新合作,亟需打通這一堵點、難點。

  人才緊缺一直是我區發展的軟肋,要實現廣西跨越發展,打好人才引進牌是關鍵。結合廣西科技人才需求,開拓渠道,聯合香港、澳門共同推出“港澳英才聚桂計劃”,並參照“百名東盟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的相關做法,大力引進港澳甚至是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科技人才,為加快廣西科技創新與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