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特色農産品品牌故事:“荔中珍品”甜如蜜

2019-05-06 10:38:14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一嘗雞嘴荔,不食天下果。”相傳明末清初,廣東增城一名官員赴任時途經合浦縣公館鎮香山村。時值炎夏,他將隨身攜帶的家鄉荔枝取出解渴,隨後將荔枝核丟在路旁,不料次年竟長出幾株荔枝樹。幾年後,這些荔枝樹開花結果,村民嘗之,果實碩大、核小如珠、清甜可口,於是悉心培育,因其核小形似雞嘴而取名香山雞嘴荔枝。

  在一代代香山人的努力下,香山雞嘴荔枝弛名海內外,成為“荔中珍品”。當地流傳著一段村民朱日道給毛主席郵寄香山雞嘴荔枝的佳話:1962年6月,正是荔枝結果時,在共産黨領導下過上新生活的五保戶朱日道懷著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從村民朱日岳家那棵有300年樹齡的雞嘴荔枝樹上摘下果實,精選了200多顆寄給毛主席。不久,朱日道收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回信,稱毛主席已收到寄來的荔枝,嘗後説味道很好,並致感謝。隨信還匯來200元錢、一份證書、一雙膠底布鞋和一套襯衣。香山雞嘴荔枝由此名聲更盛。

  幾百年來,香山雞嘴荔枝享譽不衰,近年也殊榮不斷。1995年,香山雞嘴荔枝獲得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2007年被評為“中國十大荔枝”,2013年被國家農業部批准為地理標誌農産品。

  目前,香山村的雞嘴荔枝約有1萬多株,其中年收入萬元以上的荔枝樹就有幾百棵。村民朱興和有一株雞嘴荔,年産250公斤左右荔枝。5年來,這棵樹年收入都在萬元以上,有時甚至達三四萬元,真正成了當地群眾的搖錢樹和致富樹。

  (陳 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