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巴馬:農忙插秧忙,田園好風光

2019-05-09 13:06:07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人民網巴馬5月8日電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近日,廣西巴馬縣已踏進夏種、夏管的農忙時期,田間地裏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與朝霞、梯田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天空俯視,層層疊疊的梯田,高低錯落、不規則的柔和曲線,仿若一幅神韻流轉的山水畫,優美的生態自然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發福梯田:不規則的柔和曲線,仿若一幅神韻流轉的山水畫(楊念松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發福梯田:不規則的柔和曲線,仿若一幅神韻流轉的山水畫(楊念松攝)

  發福梯田:不規則的柔和曲線,仿若一幅神韻流轉的山水畫 攝影 楊念松

  在巴馬鎮法福村、盤陽村看到,有些田地已經插上整齊的秧苗,有的村民正在忙著平整地塊,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我家目前種植5畝水田,兩個小孩讀書畢業後在外參加工作,家裏就我們兩老了。這幾天天氣好了,我們趕緊插完。”發福村板設屯貧困戶黃甫南説。

  黃甫南有兩個子女2015年在校讀大學,屬於因學致貧,扶貧攻堅戰打響後,他共種植5畝水田,收成好的話有4000斤糧食,賣去3000斤獲得近4000元,是一筆他一家脫貧的穩定收入。幫扶幹部韋女士介紹説,該戶勤勞肯幹,人也樸實,2017年成功脫貧,子女當年已經畢業並就業工作,她每次進戶扶貧,都會購買該戶種植的稻米,2018年就購買了500斤。“他種的稻米好吃,而且吃得放心。今年收成了,我還購買了。”韋女士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鐵牛”耙田犁地

  “鐵牛”耙田犁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發福村村民在插秧(楊念松 攝)

  發福村村民在插秧 攝影 楊念松

  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巴馬縣法福村、盤陽村的農民群眾耙田犁地已經不再依靠小黃牛,取而代之的是農業機械作業的“鐵牛”,提高效率,省時省力。巴馬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在盤陽村坡腦屯開闢20畝試種實驗示範田,引進10多種優質稻,示範帶動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參加種植水稻,巴馬縣水稻産量和品質逐步提高。此外,巴馬縣積極落實國家實施的種糧補助政策,巴馬縣農民群眾種植水稻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近年來,巴馬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綠色高品質發展之路,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和氣候優勢,發展地方特色農業。經過幾年的探索,巴馬總結出更多的生態種植模式,打響了命河富硒大米,産品聞名區內外,遠銷北上廣深。目前,巴馬縣加大力度一改過去單一的農業發展模式,積極做活“農旅融合”大文章,積極發展以鄉村旅遊、農家樂、休閒垂釣、旅遊觀光等為主要內容的休閒農業,讓農田變成了花園、園區變成了景區,讓村民也從賣産品轉為賣風景,走上了農旅融合的致富路,進而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致富,努力促進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三者有機統一。(龐革平、楊念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