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南寧隆安:“那”文化浸潤魅力“那”鄉

2019-05-17 10:17:41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葛寧遠

南寧隆安:“那”文化浸潤魅力“那”鄉

開幕式上稻草龍表演。何宏生/攝

南寧隆安:“那”文化浸潤魅力“那”鄉

農民代表在民族趣味競技運動會上大顯身手。何宏生/攝

  本報記者 楊 波 通訊員 黃初藝

  5月9-11日,2019年中國·隆安“那”文化旅遊節在隆安縣舉行。神秘古樸的婭懷洞、風景秀美的龍虎山、四季迷人的布泉河、變幻莫測的更望湖和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穿越古今的民俗文化旅遊活動,吸引10多萬名遊客到“那”鄉,尋“那”味,賞“那”山水。

  以“那”文化旅遊節為契機,隆安縣把文旅活動與脫貧攻堅精準結合,開展粵桂合作,釋放鄉村特色旅遊魅力,激發農民群眾振興鄉村、脫貧致富的動力。

  A “那”文化薪火相傳

  “那”在壯語中的意思是水稻田。以“那”為代表的稻作文化,在隆安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綿延數千年。

  在隆安婭懷洞遺址中,出土了距今1.6萬多年前的完整人類頭骨化石和距今2.8萬年前的疑似水稻植硅體。隆安地區大龍潭一代出土的大石鏟,據推測為6000多年前壯族先民種植水稻的農耕工具。迄今,隆安已發現了20多種野生稻品種,四月八農具節、六月六祭稻神等與稻作相關的民俗傳統仍在隆安民間流傳,隆安也被稱為“中國‘那’文化之鄉”。2015年10月,隆安壯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統入選中國第三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B  “那”名片打響品牌

  近年來,隆安縣啟動“那文化之都”民族品牌打造工程,作為推介隆安美好風光、展示人文風情,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張重要文化名片,“那”文化旅遊節已連續舉辦8屆。

  今年的旅遊節期間,隆安縣在縣城、那桐鎮、屏山鄉等地舉辦開幕式、民族趣味競技運動會、首屆“那”特色美食大賽、粵桂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那桐“四月八”農具節系列民俗文化活動、龍虎山特色旅遊六大主題活動。

  5月9日,在“那”文化旅遊節開幕式上,隆安農民舞動稻草龍,擎起大石鏟,還原稻神祭等民俗傳統;國家4A級景區龍虎山正值母猴生育高峰期,遊客們既能參與壯族民俗遊戲,又可與小猴近距離接觸。

  在“那”特色美食大賽現場,雁江粉利、都結豆腐、布泉酸魚酸肉等地方美食薈萃,各鄉鎮選手們還將家鄉美食故事製成小卡片,向遊客宣傳推介。“酸魚是我們舉行重大祭祀活動時的傳統菜肴,用我們布泉河魚製成,與布泉山上的龍須菜是絕配。”布泉鄉選手韋慶文別出心裁製作即食酸魚酸肉,並在包裝上細心標注食用方法,向遊客傳遞舌尖上的“那”文化。

  C “那”活動促進協作

  5月10日上午,隆安縣蝶城文化廣場吶喊助威聲此起彼伏。各鄉鎮農民代表在民族趣味競技運動會上大顯身手,比拼搶種搶收、搬運糧食、抗旱救災接力、插秧割稻、拋秧接秧,不少貧困戶也積極參加,鬥志昂揚。

  “農活就是我們的本行,這樣的比賽很有意思,非常開心。”雁江鎮紅蓮村55歲的建卡立檔貧困戶農美麗説,2016年起,她把家裏土地流轉給農業龍頭公司,自己進入該公司打工,業餘飼養雞鴨,丈夫、兒子也都找到工作,一家人勤勞奮鬥摘掉了窮帽子。

  為促進粵桂扶貧協作,隆安縣還邀請廣東省化州市共同參與,舉辦粵桂非遺展演。隆安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副局長黃濤説,自粵桂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隆安縣與化州市結對幫扶,化州市指導隆安縣旅遊線路開發及旅遊産品推介,通過開展文化扶貧、旅遊扶貧等交流協作,進一步拓寬貧困群眾的就業渠道,堅定幹部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