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北部灣畔崛起臨海大工業——廣西防城港推動工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2019-05-28 17:53:45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新華社南寧5月28日電題:北部灣畔崛起臨海大工業——廣西防城港推動工業高品質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劉偉、唐榮桂、潘強

  5月的北部灣微風習習。

  廣西防城港市企沙半島一派忙碌景象。一個個臨海大工業項目已投産或正火熱建設、擴建中。

  近年來,地處祖國南疆的防城港依靠國家對外開放政策、沿海沿邊區位優勢,從昔日的小漁村迅速發展成為我國新興的鋼鐵、有色金屬、能源、糧油等臨海大工業基地。

  一批現代臨海工業緊鑼密鼓佈局北部灣

  在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防城港鋼鐵基地,鐵路線直通20萬噸碼頭,推土機、強夯機等各式機械在佔地1.9萬畝的基地內轟鳴……

  “我們的産品主要是高強度抗震鋼筋和熱軋薄板、鍍鋅板等中高端板,除面向華南、西南等市場,還將出口東南亞等市場。”站在鋼鐵基地建設工地上,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美亮告訴記者,基地一期建成後産能920萬噸,預計今年底高爐具備出鐵條件。

  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是有色金屬産業的代表性企業,每年可産40萬噸陰極銅。在公司電解廠,記者看到陰極剝片機組的機器人揮舞機械臂,不斷進行各項操作。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勇告訴記者,企業技術水準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傳統的電解廠需要五六百人,而其電解廠只有200多人。

  防城港是我國著名的植物油籽加工基地。走進防城港澳加糧油工業有限公司,這個擁有60萬噸大豆/菜籽生産線的工廠只有六七十名一線員工。在偌大的精煉車間,只有2名員工監控設備運行。“智慧管理、智慧生産節約了人力和能耗,每年可省下一兩千萬元成本,也使油的品質更加穩定。”公司副總經理焦山海説。

  2018年,防城港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1391.38億元,同比增長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連續多年增速排在全自治區前列,産值超億元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8家。

  我國西部第一大海港凸顯物流成本比較優勢

  在防城港東灣物流園,每天多達2600多節火車車廂、5000多輛大貨車進進出出,裝卸進出港貨物,糧油企業進口的大豆從港口碼頭通過傳送帶直接進入工廠……

  防城港市港口和物流發展局副局長許華樑告訴記者,防城港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43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個港口通商通航,年貨物吞吐量1.05億噸。

  當前,銜接“一帶一路”的陸海新通道正在加速建設,地處新通道重要節點的防城港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

  “我們既是陸海新通道的建設者,也是受益者。”李美亮説,防城港鋼鐵基地自建了20萬噸礦石碼頭,海外的原料通過海運可直抵工廠,節省了大量運輸費用。

  廣西華昇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中鋁在沿海佈局的一家生態鋁廠。公司副總經理吳壽生説,佈局在防城港的生態鋁工業基地可以利用深水港的海運優勢,實現礦石從幾內亞到國內的最短運距。

  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深居甘肅內陸,進口礦石要從連雲港上岸,經過隴海線運送至甘肅,運費高是企業發展的突出痛點。企業落戶防城港後,從南美、非洲等地進口的礦石運輸成本大大降低。

  靠近銷售市場,也成為企業選擇防城港的重要原因。張勇告訴記者,廣東是陰極銅的一大銷售市場,公司的産品可以通過海運就近運往廣東。

  防城港市副市長張海説,陸海新通道建設、入選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佈局承載城市、投資項目開工“一件事”審批清單服務等重大舉措進一步提升了當地營商環境。

  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比翼齊飛

  空氣品質連續4年排名廣西第一,近海海域環境品質領跑廣西,森林覆蓋率達60%……

  記者近日在防城港幾家工業企業採訪,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對堅守環保底線、發展循環經濟高度重視,各個廠區乾淨整潔,沒有異味。

  防城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如興説,開發區把一批低端産能轉移項目、非産業鏈前後端項目從項目庫中剔除,不引進低端冶煉、化工等項目,從源頭防控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

  “項目的環保投資為63.74億元,佔總投資的18.75%。”李美亮介紹,他們採用國家推薦的清潔生産工藝,從生産源頭減少污染産生,對廢水、固廢進行循環利用,確保實現“廢氣超低排、廢水零排放、固廢不出廠”。

  在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乾淨的廠區,張勇告訴記者,公司引進了固廢綜合利用項目,集中處理本廠及周邊冶煉企業産生的工業廢棄物,回收銅、鉛等金屬。2017年,公司入選第一批國家級綠色工廠。

  防城港市委書記李延強表示,防城港堅決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力促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加快以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為主的工業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全面推動臨海工業與生態環境比翼齊飛。(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