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古籍與非遺技藝相互輝映

2019-06-10 10:34:00 | 來源:南寧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古籍與非遺技藝相互輝映

市民參觀展覽,記錄精彩展品。 本報記者雲亦云 攝

  本報訊(記者雲亦云)為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西圖書館、廣西古籍保護中心聯合主辦的“蕓帙葉香——古籍蘊含的非遺技藝”專題展,6月7日至10日在廣西圖書館地方民族文獻中心舉行。散發著古老書香的珍貴典籍,與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非遺技藝相互輝映,讓廣大讀者近距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國古籍匯集了造紙、制墨、雕刻、摹拓等多種工藝,是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産物,更是傳統技藝和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和傳承載體。“蕓帙葉香”展覽將部分與古籍相關的、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傳統技藝,分紙、筆、墨、硯、印刷、修復六大類進行介紹和展示,讓廣大讀者可以更全面、深入地領悟古籍所蘊含的文化和科技之美。

  在展廳裏,一部部館藏古籍靜靜地躺在玻璃展櫃中,先民前賢的智慧結晶蘊含其中,讀之令人動容——記載古代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成就的筆記體著作《夢溪筆談(古遷陳氏家藏本)》、探究古器形態與銘文的“鑒賞家之指南”《洞天清祿集》、著錄從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鐘鼎彝器的銘文款識和碑銘墓誌的金石研究專著《金石錄》……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也在“蕓帙葉香”展覽中亮相。東源木活字印刷技藝、白沙茅龍筆製作技藝、徽墨製作技藝、賀蘭硯製作技藝等均有圖文並茂的詳細介紹。其中,宣筆製作技藝源自安徽省的傳統手工技藝,成名于唐代。其製作過程需經過選料、水盆、制桿、裝套、修筆、鑲嵌、刻字、檢驗包裝八大工序,共有100多個環節,技藝極為複雜。其筆毫軟硬適宜、書寫流利、收發自如,既能蓄墨又不肥滯,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筆”之一,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