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非遺”美食傳播壯鄉文化

2019-06-17 15:24:45 | 來源:南寧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非遺”美食傳播壯鄉文化

武鳴檸檬鴨製作歷史悠久,獨具匠心的技藝傳承是其成功的關鍵。圖為甘永蘭正在製作檸檬鴨。   本報記者葉子榕 攝

“非遺”美食傳播壯鄉文化

武鳴區以壯鄉網圩為門戶,開通全網銷售平臺,打通武鳴“非遺”美食流通路徑,傳播壯鄉文化。 本報記者葉子榕 攝

  本報訊(記者胡明峰)檸檬鴨、五色糯米飯、靈馬鯰魚、旱藕粉……美味不絕,文化興盛。近日,記者在武鳴區的大街小巷看到,一些生意火爆的店前除自家的金字招牌外,還有一張寫著“傳承基地”的牌子,從自治區級到縣級的“非遺”項目名錄,一道道誘人的“非遺”特色美食傳播著壯鄉文化,增添了舌尖上的文化底蘊。

  近年來,武鳴區把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普查和保護工作作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項大事來抓,發掘了一項項“非遺”美食,在人們的唇齒之間,傳播壯鄉文化。

  “來一份甘大姐炒的檸檬鴨!”在一家專門做檸檬鴨的店裏,往來顧客絡繹不絕,有著30年炒制手藝的甘永蘭頗受客人歡迎。武鳴檸檬鴨製作歷史悠久,除了擁有特製的調料,獨具匠心的技藝傳承是其成功的關鍵。每一個細節的把關,火候的掌控都存於心中。

  對甘永蘭來説,能夠一直滿足顧客口味的秘訣在於“變”字。從以前的柴火灶,到現在的煤氣灶,烹飪方式在變,顧客的口味也在變化。“我們只有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調整,才能達到最佳口味。”甘永蘭説,正如武鳴的“非遺”美食保護工作一樣,只有適應人們的文化需求,才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經久不衰。

  2018年,武鳴檸檬鴨製作技藝被列為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同年,武鳴生榨米粉、武鳴靈馬旱藕粉製作技藝、武鳴府城土制紅糖也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如今,存于武鳴街頭的美食更多了些文化的氣息,讓人欣喜的是,這些美食正通過線上線下走出廣西,走向全國。

  在今年的“壯族三月三”活動中,武鳴區特別設立“非遺”美食街,通過“非遺”項目造型展示、優秀“非遺”項目展演、“非遺”美食品嘗、“非遺”項目展銷和舉辦自治區級“非遺”項目壯族五色糯米飯製作技藝大賽等5大塊內容,打造一道“流動的文化”,有效推動了武鳴的“非遺”美食走出去。

  武鳴區不斷通過線上線下宣傳,重點把武鳴本地特色美食推向新的高地。廣西壯鄉網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韋文青介紹,去年至今,已成功利用壯鄉網圩在線上銷售旱藕粉5000多公斤,五色糯米飯、饃6000多件,檸檬鴨禮品包裝袋3000多袋。武鳴區將持續以壯鄉網圩為門戶,開通全網銷售平臺,打通武鳴“非遺”美食流通路徑,傳播壯鄉文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