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田林:激發內生動力  帶動群眾“我要脫貧”

2019-06-20 14:09:52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唐志強 通訊員 岑冉鑫):“家庭變故讓我一度陷入絕望,但黨和政府的關懷幫我重新振作起來。”6月16日,廣西百色市田林縣利周瑤族鄉愛善村52歲的貧困戶韋生勝説,因為中年喪子,兒媳改嫁,他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在駐村幹部的幫扶下,韋生勝通過小額扶貧信貸籌措資金,養殖清水鴨近8000隻,年收入達到6萬元,成功脫貧摘帽。

  韋生勝只是田林縣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鮮活案例之一。近年來,針對貧困群眾中普遍存在的“等、靠、要”等思想,田林縣不斷引導廣大群眾樹立自強不息、脫貧光榮的思想,讓貧困群眾堅定脫貧信心,增強脫貧能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榜樣引領:增強貧困戶脫貧信心

  “我先後到南寧、欽州、百色等地養殖場參觀,並通過遠程教育平臺學習,就這樣逐步掌握林下養殖技術。2018年,我的養殖場出欄肉雞2萬多羽,盈利8萬多元。”有了養殖技術,八渡瑤族鄉百六村貧困戶黃定傑通過養雞成功脫貧摘帽,給周邊群眾樹立了脫貧致富的榜樣,並應邀去多地向貧困戶介紹脫貧經驗。

  黃定傑毫無保留地將養殖技術手把手傳授給鄉親們,並帶動3戶村民走上了2000羽以上的規模化養殖肉雞道路。

廣西田林:激發內生動力  帶動群眾“我要脫貧”

八渡瑤族鄉百六村貧困戶黃定傑夫婦在管護養殖場 攝影 岑冉鑫

  八桂瑤族鄉譚合村貧困戶陳錫星説,參觀黃定傑的養殖場,聽他介紹了脫貧經驗之後,自己心裏感觸很深,也要大力發展林下養殖,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近年來,為了把貧困農民主動脫貧之志氣“扶”起來,把“內因”激活起來,激發起貧困群眾“我要脫貧”的強烈願望,田林縣積極發動縣直各單位、各鄉(鎮)、村及時推薦身邊典型模範,注重從基層黨員、脫貧群眾中尋找典型事例線索,切實把身邊的先進典型模範推選出來,大力宣傳貧困戶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典型事跡,引導貧困群眾追隨“榜樣”,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貧困戶爭取早日脫貧的決心和信心。

  “貧困戶要脫貧,除了幫助他們樹立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還要引導他們多學技術、多方尋找致富路子,增強他們的脫貧信心和動力,使他們認識到脫貧致富是‘幹出來的’。”田林縣扶貧開發辦主任黃承新感慨地説。

       勵志宣講:讓貧困戶樹立脫貧志氣

  “2015年我患上股骨頭壞死症,花了大量治療費用,家裏債臺高築,家中還有三個女兒讀書,巨大的開支使得家庭經濟陷入困境。我充分利用扶貧政策,申請金融扶貧貸款5萬元,科學規劃發展産業,種植西瓜和沙糖,開辦養豬場,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前不久,在田林縣脫貧攻堅情景報告會上,者苗鄉八亨村貧困戶農朝志講述了他脫貧致富的感人事跡。

  八桂瑤族鄉譚合村脫貧戶黃林表示,以往老覺得自己身體差、沒技術、家底薄,對於脫貧沒有信心。聽了農朝志身殘志堅的事跡報告後,他這個健康人表示很慚愧。不久,他就種植了8畝甘蔗,僅此一項每年增收2萬餘元,2018年底順利實現脫貧。 

  不久前,舊州鎮平滿村貧困戶蘭標新數著剛剛賣掉出欄的9頭豬所得的一疊鈔票,開心地對前來入戶調查的結對幫扶幹部説:“多虧鎮裏去年組織我聽報告會,讓我的內心受到強烈的刺激,要不我可能還在等著政府來救濟呢!”

廣西田林:激發內生動力  帶動群眾“我要脫貧”

八桂瑤族鄉譚合村開展扶貧“扶心扶志扶智”“板凳圈”宣講活動現場 攝影 岑冉鑫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田林縣圍繞“洗窮腦”“拔窮根”目標,組建由講習骨幹、縣鄉村幹部、貧困村”第一書記“、農民致富能手、農技專家、業餘劇團等組成的宣講團,廣泛運用壯、漢、瑤等民族方言,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講,通過多種方式,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近年來,宣講團先後到14個鄉(鎮)和縣直單位開展“脫貧攻堅先鋒行”模範事跡巡迴宣講會30場,通過勵志宣講,帶動2300余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産業扶貧: 讓群眾心裏有奔頭

  “政府大力發展特色産業,並提供技術指導,讓我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田林縣六隆鎮平細村的吳再夢,曾經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當地政府的引導,開始種植當地特色農産品八渡筍,近些年來收入不錯,早已脫貧摘帽。

  吳再夢家種的118.95畝八渡筍,每年可給他帶來20多萬元。當地政府派出的科技特派員,指導他在筍林裏套種藥材,又能給他帶來一筆不錯的收入。

廣西田林:激發內生動力  帶動群眾“我要脫貧”

百樂鄉根標村貧困戶周作堅在田間忙著收割甘蔗 攝影 岑冉鑫

  田林縣百樂鄉根標村貧困戶周作堅家裏2個小孩在上大學,家裏負擔比較重,得知種植甘蔗收益高,縣裏又多次組織種養培訓,而且還有補助,夫妻倆這幾年每年都種植甘蔗,且年年擴大畝數,今年又擴種了7畝甘蔗,加起來一共有50畝,看今年長勢估計畝産4噸左右,預計收入9萬多元,已經成為家裏的支柱産業。

  周作堅所在的根標村主導産業以甘蔗、油茶等産業為主,全村種植甘蔗1000畝左右,産值約200萬元,涉及110戶貧困戶。通過産業扶貧,該村2018年脫貧54戶245人,整村順利脫貧摘帽。

  據介紹,近些年來,田林縣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産業,讓群眾看到脫貧致富的希望,激發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

  除了大力扶持發展當地傳統産業八渡筍、甘蔗之外,田林縣還著力培育和發展壯大油茶、芒果、柑橘、靈芝、利周清水鴨等特色優勢農業産業。

  2018年,田林縣完成特色農業産業種植8.5051萬畝;完成林業新造林面積7.3911萬畝;完成家禽養殖出欄325.5萬羽;牲畜出欄15.59萬頭(只)。田林縣20323戶貧困戶中,有17804戶發展有油茶、八渡筍、芒果等當地七大特色産業當中的一種或幾種,不少貧困戶因為種八渡筍或者芒果,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