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河池羅城:仫佬山鄉里的文化碰撞

2019-06-27 10:13:03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蔣 林 文\圖

  羅城,是中國惟一的仫佬族自治縣。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沒有霓虹閃爍,燈閃車鳴。早上伴著鳥叫醒來,晚飯後循著蛙聲,賞荷塘月色……這裡的人,真的可以把日子過成詩。

  盛夏時節,由瑞典《北歐時報》邀請並主辦的中瑞(伏犀山)鄉村文學音樂論壇在羅城舉行。中瑞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華語作家羅敷,北歐電影導演烏拉,北歐製片人古斯塔夫,瑞典知名漢學家、昆蟲學家、作曲家馮遼,廣西作協主席東西、副主席凡一平,陜西散文學會副會長史文翔等中外藝術家以文化的名義相約,交流文學、音樂、影像等,增進中歐民間交往。

  距離羅城縣城10里地的地州村對面,有一座山像伏臥的犀牛角,得名伏犀月亮山,傳説中它像一隻神獸的天眼守護著地方百姓。6月17日,羅城小長安鎮龍騰村川山屯舉行伏犀月亮山開山儀式,龍騰村村民覃偉深情頌讀開山頌詞,當地群眾豎起瑞典“五月柱”、捧上供奉品,作家賈平凹和潘琦為伏犀山題寫了卷軸。“丹麥獵槍革命樂隊”的主唱縱情高歌,搖滾樂激情四射。“北歐風,三姐情”,來自童話王國的小天使用小提琴奏響了瑞典鄉村音樂……伏犀山下,成了歌的海洋、歡樂的世界。

  《北歐時報》社長何儒是羅城人,也是此次活動的倡議者。身在異國他鄉,使他對伏犀山下的仫佬文化、對家鄉反而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和記憶,激發他要將羅城之美、伏犀之姿書寫天下,令世人知之的決心。

  於是,何儒有了一個想法:讓古老的仫佬文化穿越伏犀山,讓世界認識劉三姐故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活化石仫佬族的民風民俗,不就是世人願意看到的民族文學麼?

  何儒對記者説:“幸福在哪?就在青山綠水間。北歐人每年6月最隆重的節日,人們歡歌笑語,穿著民族服裝,戴著自己編制的花草帽,拉著小提琴,圍著‘五月柱’,跳著青蛙舞,這是當地最傳統的節日。我希望能為家鄉做點事,希望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五月圓時,這時也正值歐洲的仲夏節,在羅城舉辦伏犀山中歐鄉村文學音樂節,讓遠道而來的朋友和當地民眾一起聚在月亮山大草坪上,唱起劉三姐的歌,跳起瑞典的青蛙舞,彼此交融,其樂無比。”

  魯迅、沈從文和莫言等作家都是從鄉土走出來的作家,他們都曾經被故鄉“傷害”過,但不可否認他們仍然對故鄉魂牽夢縈。尤其是沈從文,他是逃離家鄉的,卻把家鄉寫得那麼美。他人可以不回去,但文字卻一刻也離不開故土。有故鄉的作家是幸運的。廣西也有許多作家是從鄉土走出來的,他們從故鄉吸取創作營養,同時又用文字宣傳了故鄉。現在,這些鄉土作家的作品,遠渡重洋,在世界上擁有讀者,讓外國讀者從他們的作品裏了解中國。廣西作協主席東西説,目前廣西也致力推動文學作品“走出去”,6位作家的7部作品已在越南正式出版發行,歐洲、美國也出版了廣西作家作品,他們跟海外讀者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東西還介紹,他依靠寫作和閱讀來解答心理疑問、尋求精神慰藉。他認為,文字比生命更持久,魯迅先生去世80多年,但我們現在仍像談論鄰居一樣談論他。所以,文字不朽,才是真正的長壽。

  “文學就像一扇窗,讓世界各國民眾從中了解中國。”華語作家羅敷表示。生長于中國,現定居北歐的羅敷致力推動雙方文化交流,她在文學作品中將中國和北歐文化相融,通過雙方差異性來展示文化的多元性。她認為,文字是心靈的靈藥,日記、遊記都是自我心靈的釋放,讀書是成功的一個階梯,讀書能讓人開拓視野。此外,她還借此機會給中國民眾分享北歐的生活、文化,讓更多中國民眾了解北歐。

  首次來中國的瑞典導演烏拉,分享了其拍攝的北歐電影。烏拉表示,此次前來中國對當地風景、熱情的民眾留下深刻印象。廣西擁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與北歐的風景截然不同,希望有機會到羅城取景拍攝電影。

  古斯塔夫認為,雖然電影並不跟健康有直接聯繫,但從感官上而言,電影能讓人覺得放鬆,達到一種健康的心態。此次來到羅城,沿途風景就像一部電影一樣,羅城特有的風景是瑞典所沒有的,是很好的電影素材。

  馮遼會説一口流利的漢語。他從小對中國文化就有興趣,中學開始自學中文,在大學裏主修漢學,畢業後到北京大學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和傳統戲劇。他致力於向世界傳播交流中國文化。馮遼與大家分享了他對蟋蟀的濃厚興趣,從昆蟲的鳴叫中聽出音樂的魅力。他透露,2001年,他懷揣一隻蟋蟀去看望朋友,朋友拉大提琴時,蟋蟀叫了起來,琴聲與蟋蟀的聲音融為一體,美妙無比。此後,馮遼在世界各地舉辦過50多場蟋蟀伴唱的音樂會,並出版了兩張昆蟲音樂唱片。

  本次活動,開創了羅城與北歐國家藝術交流的先河,在新的起點上,雙方將繼續友好交流,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貢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