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開設特色樂器製作工藝人才培訓班

2019-07-04 09:39:05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新華網南寧7月3日電 (汪恒宇)近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廣西特色樂器製作工藝人才培養》在南寧開班。培訓將進行90天,除60天集中授課外,學員們還將赴桂南、桂北、桂西等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學習實踐。

  此項目立足廣西特色樂器的現存狀況,著重對銅鼓、會鼓、煙墩大鼓、蘆笙、侗笛、啵咧、天琴、獨弦琴、馬骨胡等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樂器進行製作工藝培訓,解決當前民族樂器製作人才短缺的瓶頸問題,面向全國培養一批廣西特色樂器製作工藝後備人才。

  自治區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文化遺産研究部主任、項目負責人楊丹妮表示,樂器的製作工藝水準、材料運用和修造技藝直接影響民間音樂的舞臺呈現和發展走向,需要樂器製造者不斷對樂器製作工藝進行科學總結和改良研發,加大對工藝流程和生産製作環節的關注與重視,從源頭上保證對民間音樂的物態保存和技術更新。本次培訓將培養一批既能熟悉古法工藝,又具備對樂器進行合理改良的複合型人才。

  據了解,參加本次培訓的30名學員分別來自北京、廣西、河南、內蒙古等7個省區市,他們中有高校教師、樂器廠顧問、民族樂器公司製作人員、藝術劇團器樂演奏員、民間傳承人等,專業涉及器樂修造與演奏、少數民族藝術研究、音樂聲學與表演等眾多領域。

  本次培訓由自治區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特邀樂器製作、工藝美術行業內公認有影響力的47位授課專家組成教學團隊,開設音樂理論學習類、樂器製作工藝及改良創新類、特色樂器文化與民俗類、工藝振興與設計創意類、樂器經營與傳播類等六大類課程,以此提高學員對樂器理論知識的系統性理解以及對廣西特色樂器製作核心技藝的掌握運用。(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