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聯動共管減少涉電安全“盲區”

2019-07-11 15:52:50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廣西:聯動共管減少涉電安全“盲區”

在涉電公共安全風險防範長效機制聯合共建啟動儀式現場,工作人員給市民發放普法讀物。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供圖)

  核心提示

  近日,“全區涉電公共安全風險防範長效機制聯合共建啟動儀式”在欽州市舉行。自2017年《關於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以來,我區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意見》要求,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開展“誰執法誰普法”工作,全區人民法治意識有了大幅提升。但如何進一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著力構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大普法格局?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1  構建共管“聯盟” 堵塞涉電安全“漏洞”

  6月28日上午,欽州市欽州灣廣場人頭攢動,隨著主席臺上嘉賓們一同按下啟動裝置,標誌著由自治區黨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自治區公安廳、司法廳、應急管理廳、教育廳、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共同參與的“聯合共建涉電公共安全風險防範長效機制”正式生效。

  “聯合共建涉電公共安全風險防範長效機制的落地,將持續擴大安全用電、依法用電的宣傳覆蓋面。”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總法律顧問李欣表示,安全是供電企業的生命線,事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通過構建“聯合宣傳”“聯合調解”“聯合處置”的涉電公共安全風險防範長效機制,發揮政企合力,落實涉電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責任,推動形成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産權單位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切實消除涉電公共安全的“盲區”和“死角”。

  自治區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處長龔成表示,長效機制把相關職能部門與企業“捆綁”到一起,增加了普法工作的社會力量,擴大了普法宣傳的覆蓋面,進一步提高廣大用電企業和群眾的安全用電意識。

  2  多方參與聯動 推動機制落地見效

  好的機制在於落實落地。如何將長效機制落到實處呢?

  6月28日,欽州灣廣場的活動結束後,參與創建長效機制的成員單位代表一同來到欽州皇馬産業園區政務中心,向園區企業贈送普法讀本。

  受贈企業廣西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黃秉悅表示,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增強企業及員工安全用電意識,豐富他們依法用電、合法用電的知識,也是為企業安全生産增加了一道保障。

  “到欽州皇馬産業園區給企業‘送法’,是我們成員單位共同宣傳普法的活動之一。”自治區公安廳副巡視員黃筱冬介紹,長效機製成員單位將通過組建一支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開展一輪“法治觀察”活動,以及送法進企業、進校園、進鄉村等活動。為全面建好長效機制,在“聯合調解”“聯合處置”方面,相關單位將開展合作共建,有效解決涉電矛盾糾紛。

  3  創新構建機制 促進形成全民普法大格局

  “您好,你們小區裏有居民為給電動自行車充電,私自從自家陽臺、窗戶隨意懸出一根導線引至樓下,導線絕緣層被防盜網、空調外機等磨損,對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在柳州市某小區裏,供電工作人員向社區工作人員出具了《用電檢查結果通知書》,並詳細指導社區工作人員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這是去年自治區司法廳與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開展涉電公共安全風險防範“媒體觀察”活動時記者看到的一幕。

  據了解,自治區司法廳、教育廳等政府職能部門與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在去年共同開展了“涉電公共安全風險防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包括“媒體觀察”、製作普法宣傳材料、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等內容。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廣大群眾的安全用電意識,當年廣西電網公司涉電公共安全事件同比下降49%。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法律部副主任羅軍告訴記者,得益於去年的成功經驗,今年他們決定把這種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聯動合作普法的作法,提升成為長效機制,邀請更多的合作單位參與進來,努力實現基層組織共建、黨建資源共享、矛盾糾紛共調、涉電公共安全風險共防、科學發展共贏的良好局面,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自治區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與企業聯合創建執法普法活動長效機制,是進一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縱深推進“七五”普法規劃實施的創新作法,希望能以此為契機,帶動更多的企業與相關職能部門合作,積極構建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全民普法大格局。

  聯合共建涉電公共安全風險防範長效機制

  聯合調解:

  全區各市司法局與當地律師事務所、供電所、電力警務室開展共建,快速有效解決涉電矛盾糾紛。

  聯合處置:

  建立以主管部門為指導,各市司法局、供電局牽頭協調,各縣(市、區)司法局、供電局(所)為實施單位的“區、市、縣”三級聯動處置機制,由司法、電力部門和律師聯合處置,有效解決急難險重涉電矛盾糾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