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讓夢想之路烙上“實幹”腳印——廣西鹿寨大力發展産業助力脫貧

2019-07-14 16:41:54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駱秋妤):柳州鹿寨縣石門村曾經很窮,這裡世代流傳著養蠶技術,奈何地處偏僻,山路崎嶇、泥濘,村民們辛勤勞動也無法養家糊口,加之醫療條件落後,不少農戶因病致貧。如今,致富之門豁然打開,外面的企業主動上門談合作。偌大的反差,皆因一條條長長的水泥路。“2017年初,我們這裡開始全面通水泥路,同時政府大力扶持桑蠶産業,現在村裏的貧困戶都找到了生活的目標。”7月12日,鹿寨縣黃冕鎮副鎮長黃詩文在該鎮的石門村産業扶貧示範園前説道。

(在文中作了修改)讓夢想之路烙上“實幹”腳印——廣西鹿寨大力發展産業助力脫貧

黃冕鎮石門村産業扶貧示範園 攝影 駱秋妤

  不僅是石門村,整個鹿寨縣,扶貧重扶志,大力發展産業,喚起群眾自力更生的“洪荒之力”。鹿寨縣位於廣西中部,有著濃郁的民俗風情,這裡隨處可見的石山、溶洞和石林也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文”“生態”兼備的獨特優勢,讓鹿寨縣政府有了新的扶貧點子:“苦熬不如苦幹。”據2016年末數據顯示,這裡有漢、壯、苗、瑤、回等34個民族戶籍人口共計41.12萬人,貧困村22個,2016年,政府在農村投資,群眾跟著投工投勞、捐款湊錢,開啟“實幹”之路。

  發揮桑蠶小鎮特色産業

  7月12日,迎著濛濛細雨,黃冕鎮石門村村民韋棟武開始了上午的工作,採桑、喂蠶;下午還要去看看甘蔗、桉樹和剛挂果的沙糖橘。“以前收入只能靠種桑養蠶,現在還有甘蔗、橘子、桉樹,到了冬季桑葉沒有了,還可以種植香菇,脫貧不成問題了,但我還想致富。”韋棟武在自家的養蠶基地裏説出了心裏話。

  2015年夏天,雨後的黃冕鎮籠罩在陰暗中,韋棟武騎摩托車搭載妻子從集市返家路上跌倒在了村口,這一跤,摔傷了妻子,跌垮了整個家。“當時還是泥路,我和我老婆都摔跤了,她摔斷了七根骨頭。”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貧困戶”的帽子落在了韋棟武的頭上。為了讓妻子能夠得到有效治療,同時讓正讀高中的兩個小孩安心讀書,韋棟武急在心裏。

  種桑養蠶是石門村的優勢産業,黃冕鎮黨委、政府結合該鎮種桑養蠶特色産業,規劃建設石門村扶貧産業園標準蠶房,鼓勵當地村民加入基地進行規模化、標準化養蠶。

  “養蠶沒有想像中的簡單,蠶寶寶容易染病,對環境要求還是很嚴格的,成蠶在吐絲的時候如果受到驚嚇,就會停止吐絲,絲斷了,就不值錢了。”聽説政府投資建設蠶房基地,韋棟武第一時間表示願意加入。

(在文中作了修改)讓夢想之路烙上“實幹”腳印——廣西鹿寨大力發展産業助力脫貧

標準化蠶房內部 攝影 駱秋妤

  蠶房建設規劃佔地面積8480㎡,採用鋼架結構,運用軌道喂蠶、自動化上簇、水簾空調補濕降溫等技術,提高桑蠶養殖效益。“標準蠶房項目按專業合作社的模式運作,共有17戶農戶參與,其中貧困戶8戶。”黃冕鎮副鎮長黃詩文説,“每座大棚批産繭量達400斤,每年養9批大蠶,按2018年繭價46元/公斤左右來算,每座大棚年均産值可達9萬元。整個産業園年産值可達153萬元。”

(在文中作了修改)讓夢想之路烙上“實幹”腳印——廣西鹿寨大力發展産業助力脫貧

器械採繭工具 攝影 駱秋妤

  石門村是黃冕鎮的十三五貧困村之一,黃冕鎮黨委、政府結合本鎮種桑養蠶特色産業,建立了河雀屯、石門屯、天應屯等大棚養蠶示範基地,成立了6個大棚養蠶合作社,形成千畝“高産優質桑園栽培示範區”“小蠶共育示範區”“大蠶標準化飼養示範區”等,目前,全鎮桑園總面積達5.6萬畝,産繭量達到470萬公斤,實現産值2.95億元。這不僅壯大了全鎮桑蠶經濟發展,還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通過産業扶貧的輔助,截至目前石門村的人均年收入達到1.3萬元。

  石頭縫裏的甜蜜事業

  中渡鎮高坡村是鹿寨縣22個貧困村之一,位於鹿寨縣正北方,距縣城48公里,總人口1588人,貧困戶150戶481人,擁有著典型的喀斯特山水地貌,石山多,田地少,地下水豐富,地表水不足。是全縣貧困發生率最高的一個貧困村。

(在文中作了修改)讓夢想之路烙上“實幹”腳印——廣西鹿寨大力發展産業助力脫貧

中渡鎮高坡村在石頭縫裏種植柑橘 攝影 駱秋妤

  今年41歲的黃興馳是高坡村一名普通農戶,和母親及其餘兩兄弟一家四口人生活在一起。由於缺少土地、房屋破損嚴重、家庭收入較低等原因,2015年,黃興馳家被識別為貧困戶。“我是2015年開始回家發展的,當時我哥和我弟身體不好,我媽也老了,我在廣東那邊沒辦法照顧家人。”黃興馳説。

  為了能夠養活自己和家人,黃興馳找到了高坡村村支書雷世鸞,希望加入開闢石山種植隊伍。在了解了相關政策後,黃興馳在自家的石山上進行開荒。“我種柑橘之前,這片山都是石頭和雜草,當時也沒有錢去請工人,就自己每天來開一點,一點一點把雜草都處理乾淨。”2015年對於黃興馳來説,是艱難的一年,也是新的起點,這一年,他挑起了家裏的重擔。

  2016年春,黃興馳與村裏的其他年輕人一樣,在貧瘠的石頭縫裏種下了一個個希望——果樹苗,同時充分利用新種植果樹間的空地,套種南瓜、西甜瓜等農作物。

(在文中作了修改)讓夢想之路烙上“實幹”腳印——廣西鹿寨大力發展産業助力脫貧

黃興馳在給果樹打藥 攝影 駱秋妤

  “以前我們沒有錢,也不懂技術,村裏的大片石山基本丟荒,一些村民會種上一些不用過多打理的桉樹,但受限于黃泥路進村的交通條件,總體收益也不好。”村支書雷世鸞介紹,村民種植桉樹給了她很大的啟發,既然可以種樹,那不如種果樹。道路通屯後,雷世鸞動員所有的貧困戶一起參與果樹種植,在石頭縫裏打造屬於自己的甜蜜事業。

  路通了,果樹也有了,銷路又成了雷世鸞面對的一大難題。2018年,一位來自江西的水果收購商意向承包高坡村的柑橘和西瓜,計劃在當地建立水果廠和冷凍庫。“現在我們村所有的果樹大約有七千畝,參與種植的貧困戶手上都有十到二十畝左右,總産量非常大,怎麼賣出去是個問題。”雷世鸞介紹,2018年9月,高坡村將縣政府撥款的50萬元集體經濟啟動資金正式入股到碩豐水果廠,股份佔比27%。

  “我現在種植的所有瓜果都是直接由碩豐水果廠收購的,閒暇時候也可以去水果廠做點臨時工,長期工做不了,因為我要打理果樹,還要照顧家人。”黃興馳的果園日漸規模。建在村口的碩豐水果廠不僅為種植戶解決了銷路問題,還提供就業崗位。“以前種植戶自己運送水果出去,成本很高,有時候賣的不好,路途也遠,運費不划算,碩豐水果廠大約每年為我們村節省運費20萬元。”雷世鸞説道。

  今年,黃興馳共種植了4畝南瓜、8畝西瓜,同時種植了四年的15畝果樹也進入了挂果期,預計産會達到6萬斤,預計年純收入達15萬元。像黃興馳這樣通過産業結構調整帶動、勤勞致富的年輕人,在高坡村還有很多。

  農旅結合促發展

  鹿寨縣中渡鎮是國家級特色小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秀美的自然景觀,依託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2016年2月,中渡鎮大兆村開始創建“寨美一方”都市休閒農業示範區。

  “我是2015年開始種植荷花的,當時種了8畝,主要是賣蓮子。”覃廷明是中渡鎮大兆村的普通村民,家裏7口人,5個小孩在上學,他和妻子靠種植業養家糊口。

  覃廷明家只有兩畝地,2015年前種植水稻,一年兩季,畝産值約1500元,家境貧寒。2015年被認定為貧困戶後,覃廷明響應政府號召,改種荷花,為了擴大種植,他租了同村村民的水田6畝,和妻子一起經營種植業,所得收入勉強夠家裏開支。2016年,中渡鎮創建“寨美一方”都市休閒農業示範區後,覃廷明家再度響應號召,種植太空蓮,九品香蓮,茶用皇菊花等,配合打造“祥荷鄉韻”示範基地。

(在文中作了修改)讓夢想之路烙上“實幹”腳印——廣西鹿寨大力發展産業助力脫貧

“祥荷鄉韻”示範基地 攝影 駱秋妤

  “現在荷花種植效益越來越好了,我以前租下來的6畝地,種完這一季,戶主要收回去了。”覃廷明説,“種完這一季荷花,我也打算把自己的兩畝地租給別人。”目前,覃廷明妻子在一家客棧上班,家裏已有兩個孩子大學畢業,2017年脫貧後,覃廷明家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據了解,大兆村原有貧困戶45戶,“祥荷鄉韻”示範基地建成後,農戶增加了收入,解決了就業問題。農戶除了出售蓮籽外,還可通過基地帶動,以入股、務工、自主經營等方式,發展旅遊服務業,截至目前,已有19戶貧困戶成功脫貧。示範區農戶有的新建房屋,有的籌劃建造客棧,呈現新農村面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