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淩 聰 通訊員 祝有慧 韋亞婷
7月23日淩晨4時,陸文球開始下地采收蔬菜。他説:“收菜必須選好時間,晚上或者淩晨的菜最新鮮,顧客特別喜歡買,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出350多公斤。”
淩雲縣泗城鎮上蒙村的村民陸文球曾經是貧困戶。2016年,陸文球利用房前屋後的“方寸地”種植蔬菜,成功摘掉“窮帽子”。去年,他依靠發展蔬菜産業、擔任技術員,年收入達10萬元。談起自己的成功秘訣,他總結了3點經驗:起早貪黑、吃苦耐勞、持之以恒。
“我和妻子外出務工時,雖有一定的收入,但父親生病沒人照顧,孩子讀書沒人管教,我們放心不下。”陸文球説,為了家人,他們選擇返鄉。因為有一定的種菜經驗,陸文球決定在自家的水田“重操舊業”。
由於田地少、缺技術,陸文球的蔬菜産量不高,一年只有2000元收入。父親生病花光了家裏的積蓄,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2015年精準識別中,他們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不管多苦、多累,我也要讓孩子上大學。”陸文球説,幫扶幹部為他的孩子申請了助學金,但他希望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通過外出參觀,學習“微田園”建設,陸文球有了新思路,他把房前屋後的閒置土地全部開墾成了菜園。
在陸文球精心打理下,新鮮的蔬菜引來不少“回頭客”,往往菜剛拿到市場就銷售一空。這增加了他的信心。看到村民房前屋後還有不少閒置土地,他索性把荒地租下來,利用“方寸之地”打造了5畝菜園。村裏專門請來技術員,為陸文球進行技術培訓與指導,他的蔬菜品種從單一的四季豆擴增到茄子、冬瓜、甜椒、苦瓜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陸文球成了村裏的“種菜大戶”,每年賣菜收入5萬元以上。在他的影響下,村民紛紛種起了蔬菜。陸文球與村民分享種植經驗,甚至手把手進行指導。
去年,上蒙村引導村民成立蔬菜種植合作社,作為村裏種菜脫貧第一人的陸文球被聘為技術員,每個月獲得4000元的工資收入。在陸文球的帶動下,該村生態蔬菜種植基地發展到42畝,基地蔬菜年産量約20萬公斤,年産值60萬元,利潤達10萬元。
“當初靠種菜脫了貧,今後我要帶動更多的群眾種菜致富奔小康。”陸文球説,他計劃把村民庭院的閒置土地利用起來,讓貧困群眾通過學習技術、種植蔬菜、管護菜園,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