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博物館閉館不閉展,公眾服務豐富多彩

2019-07-26 10:02:54 | 來源:南寧晚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廣西博物館閉館不閉展,公眾服務豐富多彩

廣西博物館館長吳偉峰聲情並茂地講述廣西茶馬古道的故事 本報記者 陳蕾 攝

  去年5月,廣西博物館因改擴建工程暫停陳列大樓開放服務。如今一年多過去了,廣西博物館通過交流展、教育活動等形式繼續為公眾提供服務,可謂閉館不閉展,活動周周有。昨日上午,懷著激動與興奮的心情,16名青少年在廣西博物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前往雲南,開啟滇桂茶馬古道探秘之旅。同一天,廣西博物館開設的“甌駱學堂”系列之《甌駱人的衣食住行》進入第三天的課程,小學員們穿越時空,動手學習和搭建古代建築。

  館長説史精彩有趣

  “遊牧民族最愛吃肉,但是肉吃多了會膩,你們知道喝什麼最適合嗎?”23日下午,在廣西博物館文化創意空間,館長吳偉峰為參加“跟著博物館遊廣西”省外研學線路的小學員帶來前置課程,講述廣西茶馬古道的故事。吳偉峰的講解風趣幽默,語言通俗易懂,不時穿插的軼聞趣事讓原本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起來,也讓小學員們對為期6天的行程充滿期待。

  除了小學員之外,當天的課程還向博物館教育活動的粉絲免費開放。家住唐山路的朱女士特意帶著9歲的女兒來聽課。朱女士從兩年前開始關注廣西博物館公眾微信號,基本上每次有活動都會報名參加。在朱女士看來,博物館的活動注重體驗,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傳統文化,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想像力與創造力。

  教育活動形式多樣

  實際上,在閉館之前,廣西博物館的宣傳教育活動一直深受市民歡迎。那麼,在閉館期間,這些宣教活動是否也相應的減少了?

  廣西博物館宣教部主任黃璐粗略估算了一下,一年來,廣西博物館僅針對青少年開展的宣教活動就超過200場。如在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廣西博物館就推出了“尋找老南寧的故事”主題研學活動、“關愛農民工子女”歷史文化志願服務活動,以及巧繪瓷盞、創意銅鳳燈、古風書籤等“文化遺産周周學”主題活動。

  “我們的宣教工作一直都在進行,也在不斷拓寬服務渠道和範圍。”黃璐説,目前博物館的宣教活動主要面向學校、社區和鄉村,還會聯合商場舉辦公益文化活動。其中,位於古城路的文化創意空間於今年年初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粉絲們又多了一個參加活動的好去處。

  文物精品走出館舍

  在改擴建期間,廣西博物館與其他博物館進行館際交流合作,讓館內的精品文物和廣西的歷史文物被更多的人欣賞和了解。例如,在全區巡展的“心儀廣西·六十國寶——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文物博物館事業成果展”,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多家文博單位聯合主辦的“盛筵——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

  館長吳偉峰説,目前廣西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正在進行清理和加固老館的基礎性工作,同時針對今後的展覽內容、服務空間的設計和打造進行完善。“我們要打造廣西規模最大、展陳數量最多、展覽內容最好,同時在東盟國家有一定影響力的博物館。”

  吳偉峰表示,未來的廣西博物館將以更新穎的服務方式,利用文物講好廣西故事,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獨特作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