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脫貧攻堅擔重任 遍插茱萸為鄉親——記南寧市邕寧區致富帶頭人黃炳珠

2019-08-29 16:49:47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道(穆德爽):唐代詩人王維曾留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佳句,南寧市邕寧區新江鎮新樂村則流傳著“脫貧攻堅擔重任,遍插茱萸為鄉親”的一聲讚譽。在那裏,村民們紛紛為這個“遍插茱萸”的大好人黃炳珠豎起大姆指。“我們都是大化移民,來到這裡二十多年了,生活上都沒有從根本上的改變,是黃炳珠讓我們家家戶戶都過上好日子。”日前,那貢坡隊長韋信標説。

脫貧攻堅擔重任 遍插茱萸為鄉親  ——記南寧市邕寧區致富帶頭人黃炳珠

黃炳珠(左一)看到村民采收來的高品質的吳茱萸高興地笑了  攝影 何光民 

 以回饋社會的初心  探索吳茱萸産業發展之路

  今年41歲的黃炳珠是南寧市良慶區人,2015年前,他經營過駕校,還開了3家快餐連鎖店,事業小有成就。但他牢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也銘記生命中被好心人救下一命的經歷,時刻提醒自己,要用自己的努力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儘自己所能回饋社會。

  201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黃炳珠來到南寧邕寧區新江鎮新樂村那貢坡。這裡是大化縣移民的聚集地,全坡共有137戶村民。每家每戶都擠在26平方米的平房裏,因為山多地少,村民們靠種植甘蔗和桉樹為生,看到農民們趕著裝滿甘蔗的牛車,吱呀顛簸地運往村外,黃炳珠的心被深深刺痛。回到家後,村民們的熱情以及渴求改變的眼神讓黃炳珠久久不能入眠。

  2015年3月,他做了一個令家人費解的決定:關掉所有生意紅火的快餐店,退出合作多年的駕校,以“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希望通過種植吳茱萸帶領那貢坡的村民發家致富。

  種植吳茱萸,黃炳珠並不盲從。他多方考察後,得知吳茱萸是名貴的中草藥,有健胃、鎮痛、散寒、止吐等諸多功效。同時,黃炳珠得到一個信息:2007年至2009年,作為吳茱萸産地的江西省將吳茱萸大量砍伐用來種植砂糖橘,“物以稀為貴,吳茱萸在未來幾年應該有商機。”黃炳珠説。

脫貧攻堅擔重任 遍插茱萸為鄉親  ——記南寧市邕寧區致富帶頭人黃炳珠

那貢坡漫山遍野的吳茱萸  攝影 何光民

  動員村民種植吳茱萸,黃炳珠可謂費勁了口舌,仍是質疑聲不絕於耳。但黃炳珠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初心不變,他經常召開動員會到淩晨兩三點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知道吳茱萸是一種中藥材,以前家裏會在房前屋後種植一棵吳茱萸,有老人孩子肚子痛或消化不良,用來煮水喝,可以試試看。”面對黃炳珠一再動員,那貢坡隊長韋信標終於表示理解和支持。

  可有的村民已經種下了甘蔗,不想損失,對此,黃炳珠承諾給村民們每畝地100元的青苗補助。黃炳珠自掏腰包8000多元兌付了第一批青苗補償費,用實際行動感化了村民。

脫貧攻堅擔重任 遍插茱萸為鄉親  ——記南寧市邕寧區致富帶頭人黃炳珠

脫貧致富後的那貢坡全景  攝影 何光民

  三七成利潤分配模式  帶村民走上脫貧路

  2015年3月,南寧市邕寧區創豐吳茱萸專業合作社成立,黃炳珠出任理事長。按照約定,合作社無償提供種苗、肥料、技術及市場價回購等政策,村民只需提供土地和勞動力,即可分配到利潤的70%,合作社30%。

  如此高的利潤分成,在合作社經營中比較少見,有人説黃炳珠傻,但黃炳珠卻説:“讓村民多賺一點過上好日子,我少賺一點都沒有關係。每個鄉親能成為我的親人,就是我最大的財富。”至此,農民的種植熱情高漲起來,僅用4天,合作社就擁有了58戶村民、330畝種植基地。

  但吳茱萸産業的發展並不一帆風順。因為底肥施用不當等原因,吳茱萸出現大面積死苗現象。很多村民不理解,一度群情激憤,但黃炳珠堅定地説:“請大家相信我,我會想一切辦法帶領大家走出困境,解決困難。”

  這時,邕寧區黨委和政府送來了好政策:給予合作社每畝800元的産業補償。按照合同,黃炳珠能夠得到補償金的30%,但他把所有補償款全部留給了農戶,自己分文未取。

脫貧攻堅擔重任 遍插茱萸為鄉親  ——記南寧市邕寧區致富帶頭人黃炳珠

那貢坡村民正在晾曬吳茱萸  攝影 何光民

  “黃總是個好人,真心為我們著想,跟著他幹錯不了。”通過這件事,村民們開始信任黃炳珠,知道黃炳珠是真心帶他們走致富路,他們紛紛拔掉死苗,補種上了新苗。

  合作社的統一管理和公開的價格體系讓村民們無比放心,他們天不亮就起床去自家吳茱萸地鋤草,踏踏實實地等待吳茱萸開花結果。

  辛勤的耕耘,終於換來纍纍碩果。吳茱萸的市場價格也按黃炳珠的預想一樣一路飚升。2016年8月份,吳茱萸基地開始少量挂果,收穫鮮果9千多斤,産值近10萬元;2017年進入豐産期,基地收穫吳茱萸鮮果近4.2萬斤,産值83萬元。2018年吳茱萸鮮果采收超過6.8萬斤,並且賣出每斤25元錢的歷史高價,加上吳茱萸種苗及其枝條的銷售産值,2018年全年的總産值達到280萬元,每戶種植戶平均增收2萬元,使村民真正依託種植吳茱萸實現了脫貧致富。

  59歲的貧困戶韋慶成家裏有10口人,以前一家人擠在26.7平方米的小房子裏,只因種下吳茱萸,在2017年、2018年兩年共收入24萬元,2017年,他實現了脫貧致富並蓋上了200多平方米的新房。2019年銷售在際,韋慶成高興地説:“自從種下吳茱萸,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了。”

脫貧攻堅擔重任 遍插茱萸為鄉親  ——記南寧市邕寧區致富帶頭人黃炳珠

那貢坡食用菌栽培扶貧車間  攝影 何光民

 

       良性發展的産業鏈 讓村民走上穩穩致富路 

  為讓新樂村村民走上穩穩的致富路,黃炳珠居安思危,積極拓寬産業鏈,先後引進食用菌栽培扶貧車間以及竹鼠養殖等項目。作為食用菌栽培項目的負責人闕勇介紹説:“吳茱萸種植的閒暇時段,正好能與食用菌栽培的時段連接起來,讓農民每個時段都有事做,讓富餘勞動力得到妥善安置,使每個家庭都走向可持續良性發展的致富道路。”

  黃炳珠介紹,吳茱萸的枝條是菌棒的主要原料,而經過5、6次採摘的菌棒又是非常好的生物肥料,可以變廢為寶,用於吳茱萸的種植,使整個産業得到良性循環發展。到2019年底,剛剛建成的食用菌栽培扶貧車間預計産值達180萬元,而2020年,全村村民都可以以“寄養”食用菌的方式實現增收。

脫貧攻堅擔重任 遍插茱萸為鄉親  ——記南寧市邕寧區致富帶頭人黃炳珠

食用菌栽培扶貧車間的靈芝  攝影 何光民

  在黃炳珠的帶動下,新樂村連片種植吳茱萸面積已達800畝,輻射帶動周邊近3000畝,加入合作社的會員達到145戶,其中貧困戶28戶已全部脫貧,輻射周邊種植農戶280戶,吳茱萸已經成為新樂村乃至新江鎮的致富産業;同時,食用菌扶貧車間也已投入運營,幾座標準化的竹鼠樣板房也已投産,冷庫、烘乾設備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新樂村的農民正在脫貧致富的路上穩步前行。

脫貧攻堅擔重任 遍插茱萸為鄉親  ——記南寧市邕寧區致富帶頭人黃炳珠

食用菌栽培扶貧車間的榆黃菇  攝影 何光民

  “你與群眾有多近,群眾就與你有多親。”回鄉創業的幾年來,黃炳珠把群眾當親人,村民建房、飲水以及困難群眾的大事小情,他都放在心上,無償為大家排憂解難,收穫了村民們滿滿的親情與祝福。“經常有西瓜、蔬菜擺在我辦公室的門口,卻不知道是誰送的。”黃炳珠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