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技術轉移與科技合作

2019-09-10 16:09:56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加急】廣西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技術轉移與科技合作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林潔琪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林潔琪):9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在南寧舉辦新聞發佈會,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蓓在會上介紹,第7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將於9月20日至24日在南寧舉行,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框架下重要的高層論壇和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的年度標誌性活動,已有59位中國及東盟國家副部級以上官員出席,境內外參會人數達6500多位。第7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已成為中國與東盟及其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

  據介紹,今年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緊扣“科技人文交流”主題,將組織舉辦大會開幕活動、首屆“10+3青年科學家論壇”、第16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先進技術展、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創新合作國際論壇、中國—東盟科技合作聯委會、中國—東盟系列技術對接會等活動,充分發揮大會作為中國及東盟優質創新資源交匯對接的大平臺功能作用,切實推進創新要素在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有序流通、融通發展。

  今年首次舉辦的“10+3青年科學家論壇”,將邀請百名東盟和中日韓頗具影響力的青年科學家,開展多領域的技術交流和創新合作,同期還組織東盟青年科學家創新中國行活動。中國科技館、中國科普研究所首次參加第16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先進技術展。此外,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老撾、越南等五國組團參加先進技術展,參展國別與項目數量位居歷年之首。 東盟國家科技成果參展項目及參展企業數量均創新高,展覽面積比去年增加1倍,先進技術展的國際交流元素、東盟色彩更濃郁。

  為加強國際區域間科技創新合作,發揮科技創新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中的支撐作用,2012年,中國與東盟國家正式啟動“中國—東盟科技夥伴計劃”,開展科技與創新合作,進一步促進中國和東盟在科技領域的融合,並於2013年成立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落戶南寧,由廣西科技廳負責運營,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面向東盟的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

  王蓓介紹,近年來,廣西推動與泰國、老撾、柬埔寨、緬甸、越南、文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9個東盟國家分別建立了政府間雙邊技術轉移工作機制,與7個東盟國家組建了技術轉移聯合工作組,形成穩固的政府間多邊交流合作渠道;建立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跨國技術轉移協作網絡,培育真誠務實的科技夥伴關係,協作成員數已達2400家,覆蓋東盟10國和部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自2013年以來,依託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組織面向東盟的技術對接活動77場次,其中有24場在東盟國家舉辦,對接項目超2100多項,參與中外企業超3500家,促成簽署合作協議516項,務實推動現代農業、新能源、傳統醫藥、食品加工、電子信息、化工等領域先進實用技術成果向東盟國家推廣應用。

  為推動科技創新資源流動和共享,廣西支持在東盟國家建立了12個農業科技園區,促進中國優勢産能“走出去”,帶動當地科技經濟發展,探索與泰國、馬來西亞等多個東盟國家啟動共建科技園區合作。緊扣廣西毗鄰東盟的地緣優勢,率先啟動實施“東盟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為廣西相關領域的科研創新帶來了富有國際視野青年創新人才。

  王蓓表示,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等一系列國家重點開放政策的“紅包”相繼落戶廣西,“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我們將充分利用廣西與東盟國家的區位優勢及良好合作基礎,持續推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深入實施,重點從深耕細作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拓展科技人文交流、推進科技園區合作、加強國際聯合攻關與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王蓓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