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走東盟萬里 看絲路畫卷”系列報道之老撾篇

2019-09-10 09:09:25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走東盟萬里 看絲路畫卷”系列報道之老撾篇

  中國(廣西)-老撾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的技術人員在察看大棚裏種植的哈密瓜生長情況。

  本報記者 簡文湘 蘇超光 文/圖

  “志同而氣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署名文章《攜手打造中老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裏,如此高度概括中老兩國關係。

  與中國比鄰而居的老撾,是我國名副其實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夥伴。

  在老撾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國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六七”學校成為兩國傳統友誼的見證者;在中國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的今天,老撾積極響應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兩國締結命運共同體,開啟了中老關係新時代。

  採訪組于7月8-12日來到老撾這片平和而安寧的土地,所見所聞,處處感受到這裡的人民對中國的深情厚誼,真真切切體會到兩國人民志同氣和、相交相親的濃烈氛圍。

  一個援助項目,開啟老撾減貧模式

  7月11日,在瑯勃拉邦市象龍村小學,記者目睹了熱鬧非凡的一幕。老撾農林部副部長通萬帶著瑯勃拉邦省多個部門的負責人,來檢查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老撾部分)象龍村示範點建設情況,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先發言。

  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老撾部分)是習近平主席在南南合作圓桌會上提出的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個減貧項目之一,是中國政府提出的“東亞減貧合作倡議”的首批實施項目。以萬象市桑通縣版索村和瑯勃拉邦省瑯勃拉邦市的象龍村為示範點(2019年起又增加了列入瀾湄合作框架內的塞塔尼縣金花村二期示範項目金花村示範點),由在國際減貧交流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廣西外資扶貧項目管理中心作為實施單位。

  記者看到,象龍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項目已基本完工,新建的村級瀝青路平坦而寬敞,一排太陽能路燈位列道路兩旁。在村小學,學校師生宿舍樓顯得格外氣派,幾個孩子正在籃球場上玩耍。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老撾,在和老撾國家主席本揚·沃拉吉會面時説,農業領域可以成為雙方合作的重點領域,中國不僅可以幫助老撾發揮自然優勢,還可以幫助更多人擺脫貧困。

  一諾千金。在象龍村,村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國幫助老撾減貧的行動。

  78歲的村民希瑪在村裏開了一間小店,對於村裏的變化,她看在眼裏喜在心上:“以前村裏是泥巴路,風一吹店裏的東西就蒙上厚厚的灰塵;沒有路燈,晚上黑漆漆的。現在每到夜晚,村民坐在路燈下聊天,孩子也出來玩,熱鬧多了。”

  “建好了師生宿舍樓,家裏離學校遠的老師和學生就不用天天走路上學了。”小學校長萬迪的語氣裏滿是喜悅。而對於67歲的坎佩來説,最讓他高興的是建好了飲水工程,留守在家的老倆口終於不用到河邊挑水了,打開水龍頭就能用到乾淨的水。

  中老國家聯合項目管理辦公室老撾方主任納林通告訴記者,該項目由中老兩國政府共同實施,今後的工作重點是做好鄉村旅遊等項目的實施,讓村民有穩定收入。老撾要在2020年實現脫貧目標,該項目給老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減貧模式,老撾方要把其做成示範工程並向全國推廣。

  7月10日,在萬象市賽塔尼縣金花村,村民威爾康正忙著種植大棚蔬菜。以前她家靠種植水稻為生,全家年收入折合人民幣5000多元。在中國(廣西)-老撾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她學會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現在一個季度光種菜收入就有1萬多元。

  如今,該村大部分村民都像威爾康一樣靠種植蔬菜脫貧,而金花村也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變成萬象小有名氣的蔬菜種植基地。

  一所特殊學校,延續中老傳統友誼

  當記者7月9日來到老撾農工發展進出口服務公司副總經理康本·塞老翁的辦公室,6位年過半百的老撾人微笑著用中文跟我們打招呼:“你好!”讓人備感親切。

  聽説記者到訪,老撾國立大學退休教師暖貞特意召集了幾位曾在“六七”學校學習的老同學到此。

  提起在“六七”學校就讀的日子,大家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在學校裏,我平生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幸福。”老中銅礦開發公司副總經理蘇華説,在老撾,為躲避炮火,他和家人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學校不但吃住好,有書讀,還見到很多以前沒見過的東西,“就像到了一個新世界。”

  暖貞回憶起“六七”學校的創辦史。1965年,老撾國內戰火蔓延,老撾黨中央希望在中國建立一所學校,讓老撾的紅色後代得以接受教育。1967年,中老雙方簽訂了關於在南寧市創辦“中央幹部子弟學校”的會談紀要,校名按當年年份定為“廣西南寧六七學校”。

  “沒有‘六七’學校就沒有今天的我。”老撾農工發展進出口服務公司銷售部經理坎佩爾的話讓大家深有同感。他們的人生軌跡有很多相似之處:回國後都在與中國聯繫緊密的單位上班,孩子大多送到中國讀大學,上一輩的“中國情結”,在下一代人的身上延續。

  記者採訪的當晚,恰巧有20多位“六七”學校的同學聚會,大家在一起唱中國歌曲,回憶在南寧度過的快樂時光,並拍成視頻傳給康本·塞老翁分享。當得知康本·塞老翁身邊有廣西記者時,他們熱情地邀請記者去採訪他們,使記者深深感受到他們對中國及廣西的熱愛之情。

  如今,“一帶一路”又把中老兩國緊緊地聯繫起來。“老撾人大多知道並擁護‘一帶一路’倡議,這對我們幫助很大。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企業來投資。”康本·塞老翁説。

  一座新式學院,搭建民心相通橋梁

  7月10日,在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新建成的綜合樓裏,20多名來自老撾各地的教師正在認真學習中文。為幫老撾培養更多懂中文的教師,學院每年暑假都開設老撾本土教師培訓班,每個省選送兩名優秀教師參加。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而語言更是搭建民心相通最直接的橋梁。

  “孔子學院由老撾國立大學和廣西民族大學共同建立,面向全社會招生,于2010年3月掛牌運行。”學院中方校長李肖介紹。

  “現在想學漢語的老撾人越來越多,在老撾國立大學,報考漢語的學生人數已超過英語,成為最受歡迎的外語。”學院老方校長阮瑋蕾説,新綜合樓建好之前,學院每學期只能招收1000多名學生,有的人在報名的頭一天晚上來到學校,睡在走廊上搶佔位置。報名開始後半小時名額就被搶完了。老撾外交部有一名工作人員報不上名,著急地找到中國駐老撾大使館,“走後門”要到3個名額,利用週末時間帶著親戚的孩子一起來學習中文。

  老撾國立大學大四學生蘇佳浩學習漢語的初衷是想找一份好工作,沒想到堅持學下來後,驚喜連連。在學院老師的鼓勵下,他連續三年參加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先後獲得二等獎和最佳口才獎,今年更榮獲老撾賽區冠軍。如今,他通過了中國漢語水準考試(HSK),申請到“一帶一路獎學金”,拿到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秋季就要到中國留學了。“我是農村的孩子,學習漢語改變了我的命運。”這個帥氣的小夥子説。

  “在這裡當老師雖然很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孔院教師翟雲柯説,因為這裡的學生對漢語有濃厚興趣,學習起來非常認真,學習氛圍很好。

  據統計,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至今招收了十七屆學員共15740人,幫助6所中學開設漢語教學,學習漢語學生達9000多人,培訓了近200名老撾本土漢語教師。同時,學院還經常舉辦各種交流活動,參加人數超過9萬人,其中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老撾分臺聯合舉辦的“中國夢·老撾情”中國歌曲大賽,現已成為當地影響較大的賽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