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城石圍古村新貌。廖光福/攝
羅城石圍古村舊貌。韋如代/攝
本報記者 廖慶淩 通訊員 廖光福
仲秋時節,記者走進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門鎮中石村石圍古村。穿行在鋪著石板路的深巷裏,只見一棟棟懸山式或硬山頂式、屋檐撐拱鬥拱的房屋古色古香;每棟房前有門樓,大門上有“鳳穿牡丹”“喜上眉梢”等吉祥喻義的特色圖案……
據記載,該村始祖于明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遷居到此,至今已有640多年曆史,居民均為銀姓仫佬族。村中現存古屋70多間,其中,最老的古屋已有200多年曆史,均為磚木結構,懸山式或硬山頂式、屋檐撐拱鬥拱建築;屋檐與內墻壁畫精細,花窗格式圖案豐富,雕工精巧,蘊含著濃郁的仫佬族文化元素,是羅城傳統仫佬族木雕工藝的精品代表。
然而,該村古民居一度因年久失修,自然損毀加速。為有效保護寶貴的民族歷史文化遺産,2012年,羅城正式啟動了石圍仫佬族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工程,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古村古民居、青石板古巷道進行修復保護,建起了倣古仫佬族門樓,建成了石圍仫佬族民俗博物館。
原縣文物館館長銀景琦介紹,石圍仫佬族民俗博物館是當時廣西第一個建成的屯級民俗博物館。如今,館內展示了400多件文物,可讓遊客零距離了解仫佬人這一古老農耕民族的人文歷史和習俗。
在實施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工程的同時,石圍古村還建起了文化娛樂中心、足球場等休閒健身場所,組建了文藝隊,編排仫佬族風情舞……
村容村貌的升級改造豐富古村寨的內涵,民族文化在保護中得到傳承和發展,2014年石圍古村被命名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現在生活品質好多了,村裏有了路燈、燈光球場、健身運動場,鄉親們跳舞健身,嬉戲玩耍,還時常有電影公司下鄉來免費放電影,生活豐富多彩。不像以前,屯裏開會連個固定場所都沒有,大夥有時蹲在樹底下,有時擠在路邊。”村民銀星求感慨。
獨特的民族文化元素,使石圍古村旅遊開發迎來了機遇。2016年,有旅遊開發公司入駐,提出以山水為媒、文化為魂、民生為本的旅遊發展思路,依託仫佬族民俗風情,挖掘文化內涵,著力打造底蘊深厚、特色鮮明、風情濃郁、團結和諧的仫佬族文化村莊,石圍古村煥發了新的生機。
“吃、喝、玩、樂,樣樣都有民族風,很過癮!”今年五一期間來到古村遊玩的柳州遊客朱女士説。仫佬族姑娘古歌紅蛋喜迎賓,特色美食,龍獅共舞……石圍古村的濃郁風情讓遊客流連忘返。
“近兩年來,每年來到這裡旅遊有近10萬人,給群眾帶來增收的機會。”中石村黨支部書記銀書積説,“石圍古村開發成景點後,村民與外界交流越來越多,眼界開闊了,觀念也改變了,民族更團結和睦了。”
因為留住了文化,也留住了鄉愁留住了根。一批又一批文人墨客常來此尋古探幽、采風寫生。如今,這個居住著120多戶人家的石圍古村,已蝶變為一個承載仫佬族歷史文化、展示民俗風情、宜居宜遊的新農村。
記者微評
善於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好這份營養,日子就會過得更好。羅城實施了石圍仫佬族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工程之後,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留住了文化,就留住了根,就留住了鄉愁;留住了文化,就留下了獨特,就能迎來更好的發展。古老的仫佬族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