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傳趕牛回家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記者 唐志強 通訊員 牙宏威 韋亞婷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近日,百色市淩雲縣加尤鎮上傘村的村民楊再傳哼著曲兒,愉快地趕牛回家。
楊再傳從小家境貧寒。“以前家裏窮,經常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每天都是吃很稀的粥,一個月能吃到一次幹飯是心裏最大的願望。”憶起以前窮苦的日子,楊再傳發出由衷的感慨。
上傘村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區,無法種植水稻,楊再傳一家只能靠種植黃豆、玉米維生,而一頭耕地的牛便是家裏最值錢的“固定資産”。為了維持生計,楊再傳外出到玉林礦山做礦工。
楊再傳父親患有慢性病,每年都要花一大筆醫藥費;兩個小孩每年上學要支付學費、生活費。2016年,他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楊再傳的朋友在南寧開養殖場飼養黃牛,想讓從小與黃牛為伴的楊再傳幫忙,便帶著他到南寧大型養殖場走了一遭。“養牛多年總有點經驗,出門是給別人打工,還不如自己當老闆來得輕鬆自在。”這一趟,讓他豁然開朗。
説幹就幹。楊再傳跟家裏人説了自己想大規模養牛的想法,這想法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他自費到貴州養殖場觀摩,討教養牛的技術、學習養殖場的運營模式,還到村裏的書屋查找相關書籍,逐漸掌握了科學養牛的方式方法。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投資成本是楊再傳養殖致富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對於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説,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村“兩委”了解到情況後給他送來了“東風”,幫助他申請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
2016年10月,楊再傳用貸款的5萬元買進了7頭牛,辦起養殖場,做了職業的“放牛娃”。
楊再傳與自己養殖的牛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養牛最怕‘口蹄5號’病,一開始看不出來,兩三天才發作,牛一旦發病很難治好,病死一頭牛就會損失上萬塊錢。”楊再傳介紹。養牛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2017年,有7頭牛感染了“口蹄5號”病,楊再傳隔離病牛病、消毒牛棚、請獸醫、悉心照料,治好了六頭,病死了一頭,降低了損失。
這一次“損兵折將”楊再傳沒有氣餒,而是更加悉心照料肉牛,更刻苦地鑽研肉牛養殖技術。2017年,他一共轉賣了20頭牛,凈賺6萬餘元。家裏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新房子也在2017年完工,楊再傳一家順利入住新房。2017年底,他們家順利脫貧出列。
“以前村裏人認為牛養來就只是用來耕地的,誰都沒有料到養牛可以闖出名堂。”楊再傳靠養牛脫貧的事跡一下子傳開了。村民紛紛來向他討教養牛的技術,就連河池市天峨縣的孫平也不遠千里來跟他學習。面對前來求教的人,楊再傳都毫無保留地傳授養牛技術。“養好牛的關鍵是買好種牛,青壯的牛更好養。”談起“養牛經”,楊再傳頭頭是道。
2018年,楊再傳開了一間村裏規模最大的小賣部,一年收入兩萬元左右,加上養牛的收入,年收入達到9萬元。今年,他養了21頭牛,目前已經賣了10多頭,收入6萬元,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貸款今年10月份就到期了,我已經掙到了還貸款的錢,黨和政府給我創造了致富的條件,我們有手有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走向小康。”楊再傳言語中充滿著感恩和信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