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記者 唐志強 通訊員 牙宏威):近日,在廣西百色市淩雲縣加尤鎮上傘村,可見一棵棵桑樹如同天上散落的星星一般,在石疙瘩地上頑強生長。上傘村地處大石山區,是典型的石漠化集中連片區,受自然因素的制約,全村産業難以發展。20多年前,整村幾乎望不見一抹綠色。曾經荒蕪的石旮旯地,如今已披上綠油油的“新裝”。
上傘村道路兩旁桑樹鬱鬱蔥蔥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上傘村可以説是淩雲縣桑蠶産業的發源地。1997年前,由於上傘村離加尤鎮和淩雲縣城較遠,當地人多數與鄰近的河池市鳳山縣更沙鄉通婚,且相對頻繁。上傘村村支書熊國堯介紹説:“當時的鳳山縣更沙鄉一直做著桑蠶生意,上傘村憑藉著與更沙鄉通婚的這層親戚關係,上傘村村民在過年過節‘回娘家’與‘回婆家’的走村竄戶中,引進了桑蠶的種苗。村民們因此走上了種桑養蠶的道路。”
種桑養蠶是一個見效快的産業。當年的蠶繭能賣到5元錢一斤,一張蠶能産90斤左右的蠶繭,一年可以養五六批蠶,可獲得幾千元的收入。就當年農民的生活經濟水準而言,這筆收入對當地農民來説非常可觀。上傘村桑農張大爺樂呵呵地説:“周邊的磨賢村和東哈村的村民見識了種桑養蠶的高效益,都翻山越嶺到村裏來跟我學習技術,夜晚就在蠶房門口打地鋪睡覺。”
上傘村的蠶房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2004年,淩雲縣人民政府了解到種桑養蠶産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後,便組織桑蠶産業考察團到上傘村進行考察,經研究決定在全縣全面鋪開桑蠶産業。得到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後,上傘村桑園面積逐年增長,養蠶規模逐年擴大,由最初的40畝擴大到如今的2100畝,桑農由原來的6戶發展到如今的250戶,桑農佔全村總戶數的69%。從此,桑蠶産業便發展成為淩雲縣“三張葉子一隻雞”産業裏的“金字招牌”。
“種桑養蠶是個好的産業,我現在一年養7批蠶繭,每批至少有8張,算起來一年可以掙到8萬元。自從養蠶以來,再也不用出去打工,只要在家裏好好打理,坐等收錢。”上傘村撈麼屯村民涂座周説。
上傘村蠶房內密密麻麻的“蠶寶寶” 供圖 淩雲縣委宣傳部
上傘村茶洞屯養蠶大戶李禎意得意地説:“我家是村裏種植桑葉最多的一戶,有50多畝桑田。2018年我養了7批蠶,每批15張,掙了19萬元。按照目前養蠶情況,按最低價20元一斤賣出蠶繭,今年收入最少也有15萬元。”
截至目前,上傘村全年養蠶總收入已逾400萬元,桑蠶産業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創收6.6萬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