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東蘭:萬名群眾出山甩窮帽

2019-10-25 08:55:31 | 來源:光明網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在山窩種植10多畝玉米,産出的糧食還不夠糊口;搬遷出大山後,政府安排到扶貧車間就業,每個月都有穩定收入,生活再也不愁了。”10月21日,東蘭縣納桑安置點移民搬遷戶覃玉蘭説到現在的幸福生活,心裏樂開了花。

  覃玉蘭老家在三石鎮板文村弄能屯,是典型的大石山區,距離三石街上約20公里,還未搬出大山之前,她從未趕過三石圩日,貧困始終困擾著她這九口之家。

  2015年10月精準識別時,覃玉蘭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是否選擇“移民搬遷”的選項中,她毫不猶豫地選擇“是”。她説,如果不搬出大山,就永遠甩不掉貧困的帽子。

  納桑移民安置點靠近三石街,交通便利,覃玉蘭居住的房子是一套兩層樓房,住房面積148平方米。

  “我在老家有3間石瓦結構的房屋,由於年久失修,房子已搖搖欲墜。”覃玉蘭説,現在她家居住的新房,只需交1.5萬元就能拿到鑰匙,直接入住,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竟然在一夜間就變為現實。

  “覃玉蘭戶如果現在申請拆舊復墾,還有近4萬元的補助。”三石鎮宣委、副鎮長韋華介紹,覃玉蘭目前在漢科電子廠務工,月工資2000多元,其丈夫從事裝修工作也有較為穩定的收入,該戶在今年可以實現脫貧。

  據了解,東蘭縣“十三五”搬遷規模為2541戶1034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416戶9828人,同步搬遷125戶521人。為實現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可致富”目標,該縣籌資1.8億元建設三石鎮扶貧大車間和13個鄉鎮扶貧車間,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的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有效解決了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顧家賺錢”的問題。截至目前,已成功引進俊宏精密塑膠電子有限公司、漢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東蘭青春製衣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入駐,可提供5000多個就業崗位。這些扶貧車間正式投産後,可帶動1萬人在家門口就業,實現萬人就業、萬戶受益、萬家脫貧。

  2016年脫貧戶冉光靈,家庭人口7人,老家在三石鎮長峒村弄中屯,至今還未通路和通電,飲水困難。他居住的老房為石瓦結構,人畜混居,搖搖欲墜,生産生活十分困難。2016年,冉光靈戶搬遷至弄灑安置點,住上了二層樓的磚混小洋房。如今冉光靈在外務工,配偶則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弄灑移民新村開辦小賣部,生活其樂融融。

  “易地扶貧搬遷,不僅僅是解決了貧困戶的住房問題,更是讓貧困戶搬出大山真正過上幸福的生活。”覃玉蘭説。(通訊員 唐毓克 羅文夫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仕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