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中國農技推廣的“廣西現象”

2019-10-25 11:54:50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中國農技推廣的“廣西現象”

  廣西推廣良種良法,實現了全區糧食生産的大發展。其中超級稻推廣面積全國領先。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灌陽縣指導超級稻生産。

中國農技推廣的“廣西現象”

  廣西農技推廣部門開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素質和促進先進適用技術普及應用。圖為農技推廣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農戶開展農業生産。

中國農技推廣的“廣西現象”

  被譽為“桂菌”的廣西食用菌産業迅速崛起,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圖為食用菌採摘場景。

中國農技推廣的“廣西現象”

  廣西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注重新技術、新品種示範帶動和推廣。圖為廣西現代農業技術試驗站。

中國農技推廣的“廣西現象”

  廣西農技推廣系統在農業技術研究和推廣中求新求效,八桂大地處處呈現豐收景象。圖為賓陽縣古辣鎮稻田豐收鳥瞰圖。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農業技術推廣是聯繫農業和科技的紐帶。改革開放以來,廣西農技推廣系統以技術創新為抓手,助推廣西農業現代化水準躍上新臺階,創造了中國農技推廣的“廣西現象”。

  1 技術創新確保糧食安全

  創新推廣農業綠色高産高質高效技術,是農技推廣部門的重要職能,也是穩定糧食根基、解決人民溫飽的動力和源泉。

  近年來,廣西農技推廣部門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創新中持續推廣良種良法,圍繞“寒、旱、省、種”,做足4篇大文章,成效喜人,亮點紛呈。

  ——早稻倒春寒、晚稻寒露風,是多年來制約廣西水稻生産的主因。從1987-2018年,廣西農技推廣部門推廣防寒育秧移栽大田超過3億畝,累計增産稻穀900萬噸。既實現了穩定早稻播種面積,又為晚稻及冬種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為解決水稻種植乾旱問題,廣西農技推廣部門通過引進和集成,形成了一整套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僅2011-2018年,全區旱育秧推廣面積就超過9000萬畝。由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牽頭組織實施的“200萬畝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示範推廣”項目成果榮獲“自治區重大科技獎一等獎”。

  ——通過推廣新型栽培技術,達到省勞力、增産量的目標。推廣拋秧、機插秧、直播稻等輕型栽培技術,改變了農民長期以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年應用面積佔水稻播種的七成;推廣玉米免耕栽培及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超過1400萬畝,累計增産玉米超過120萬噸;推廣冬種馬鈴薯技術,助推廣西馬鈴薯由2000年以前的不足10萬畝增加到現在的100萬畝左右,目前廣西已成為全國最大冬種馬鈴薯生産基地之一。

  ——大力推廣雜交水稻、雜交玉米等新品種,發揮“良種定大局”作用。近年來,僅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就推廣優質稻品種超過50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西農技推廣站開展“超級稻+再生稻”高産攻關示範累創佳績。2017年灌陽基地兩季合計畝産總量達到1561.55公斤,再創世界高産紀錄。袁隆平院士為此欣然題詞:“灌陽再生稻甲全球”。2006年以來,廣西累計示範推廣超級稻超過1.19億畝,增産稻穀超過595萬噸,農民節本增收超過120億元。

  據統計,廣西近年來已推廣水稻節本高效拋秧栽培、再生稻蓄留、稻田綜合種養、超級稻高産栽培等重大農業實用技術20余項,獲得重大農業技術推廣科技獎勵10多項。

  在創新中推廣良種良法,實現了全區糧食生産的大發展。到2018年,廣西糧食種植面積達到2802.1千公頃,總産量1372.8萬噸,比1978年增加290.43萬噸,糧食總産量排在全國前列。

  2 技術創新打造“桂菌”奇跡

  近年來,廣西農技推廣部門把種植業結構調整作為優化農業配置、增加經濟總量、實現産業升級、提高經濟效益、加快農民致富的戰略舉措來抓,打造現代農業産業發展龍頭集群,一批特色産業從小到大,脫穎而出。其中一大突出亮點就是食用菌産業打造出的“桂菌”奇跡。

  在21世紀之前,廣西食用菌一直默默無聞。近年來廣西農技推廣部門開始組織食用菌生産技術研發和推廣,成立了以國家食用菌産業技術體系廣西創新團隊專家為主的“廣西食用菌産業精準扶貧技術指導專家組”,搭建自治區、市、縣、鄉“四級”聯動專家指導體系,積極開展“科技興菌”活動。

  據統計,近年來,廣西引進示範食用菌新品種超100個,研究集成了食用菌100項創新技術模式。制定食用菌生産、原料、抗病性鑒定、菌渣利用等相關標準10余項。示範推廣稻菇輪作、間套種、反季節生産等10項實用技術模式,促進了廣西食用菌産業的異軍突起。

  至今,廣西食用菌品種超過20個,栽培面積接近17萬畝,超過30萬人從事食用菌生産,主要經營主體超過300家,形成雙孢蘑菇、香菇、木耳、平菇、桑枝食用菌、草菇等中高溫菇六大産區。全區食用菌鮮品總産量突破百萬噸、總産值突破百億元,連續3年位列全國前10名。

  3 技術創新培養了一批人才

  培養農業人才,是推進農業可持續創新發展的根本。

  廣西農技推廣部門通過開展高産創建和技術示範,讓技術人員在參與技術創新中不斷成長壯大,培養出一批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僅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就擁有推廣研究員7人、高級農藝師3人、高級農業經濟師1人、中級職稱7人。2017年全區種植業農技推廣人員8892人中,有中、高級職稱以上的達到4961人,佔55.79%。廣西農技推廣系統人才結構呈現出高中低合理化的良好態勢。

  與此同時,廣西農技推廣部門發揮人才優勢,通過開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向群眾普及農業先進實用技術。近年來,全區共舉辦各類培訓班超過3000多次,培訓群眾超過15萬人次。

  玉林市益康菌業種植有限公司通過參加培訓後,採取“公司+村委+合作社+農戶”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代經營管理方式,先後輻射帶動了周邊4個鄉鎮4個貧困村加入到食用菌種植行列,産業覆蓋了416戶貧困戶;合辦的扶貧車間提供了300多個流動勞動崗位,貧困戶在此務工月收入達到2400-3000元。

  類似這樣的例子,在八桂大地不勝枚舉。通過創新開展培訓,全區各地涌現出一大批生産示範大戶和致富帶頭人,為未來廣西農業農村的發展與變革、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人才基礎。

  (圖文由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統籌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