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 瑩
山清水秀生態美,成為讓廣西名揚四海的“金字招牌”。
優良的生態環境,蘊育了豐富的民族藥材資源;特有的地緣優勢以及深厚的歷史底蘊,更讓“簡、便、驗、廉”的中醫藥壯瑤醫藥成為我區獨具特色的健康服務資源。
在即將召開的2019廣西大健康産業峰會中,中醫藥壯瑤醫藥等傳統醫藥將成為“主角”。會議期間,中國與東盟各國學者、企業家等將對傳統醫藥健康旅遊産業發展實踐經驗深入交流,探討傳統醫藥健康旅遊、康養等大健康産業發展,助推健康長壽産業發展。
中醫藥壯瑤醫藥成為人們喜愛的治病和養生保健手段,不僅有效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也為廣西打響特色品牌、融合發展大健康産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多點發力,擦亮廣西特色健康招牌
發展傳統醫藥大健康産業,廣西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
“我們擁有多個‘第一’。”對此,有專家如是説。據統計,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廣西已查清中藥資源7088種,資源總數暫居全國第一位;全區超過1000種物種的縣域達到了11個,佔據全國普查百強縣的榜首……此外,廣西還有近千種海洋生物資源和極具特色的壯、瑤、苗、侗少數民族醫藥資源,全國400多種常用中藥原料中,有將近五分之一主要來源於廣西,青蒿、何首烏、八角、三七、羅漢果、雞血藤、廣豆根等産量更是佔據全國産量近半。
在廣西藥用植物園,我區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藥用植物遷地保育中心、中國-東盟藥用植物資源管理和藥用資源全息數據平臺,建立了由活體保存、離體保存等7種保存技術構建的立體式藥用資源保存體系,收集、保護藥用植物資源1萬餘種,藥用動植物標本20余萬份,該園也因此被譽為“立體的《本草綱目》”。在全國中藥原料需求快速增長和部分瀕危藥材缺失的背景下,廣西發展傳統醫藥大健康産業的資源優勢越發凸顯。
擦亮傳統醫藥這塊極具廣西特色的“金字招牌”,得益於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的政策和機制不斷完善。通過做好頂層設計,我區出臺一系列法規、政策、文件助推中醫藥壯瑤醫藥的發展。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確立建設中醫藥民族醫藥西部強區的發展目標。自治區層面先後制定出臺《關於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的決定》《壯瑤醫藥振興計劃(2011-2020年)》等政策措施,成立自治區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領導小組,為全面推進我區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
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政策和機制不斷完善,以及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促進我區中醫藥健康産業發展態勢良好。在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養老方面,連續4年在自治區、市、縣、鄉四級組織實施“養生服務示範工程”,建設一批自治區綜合性養老示範機構、縣級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和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城市和農村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72%和46%。在中醫藥壯瑤醫藥健康旅遊方面,加強民族醫藥與養老養生旅遊的融合開發,打造一批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旅遊線路。
目前,我區已上報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4個、示範基地9個和示範項目12個。其中,南寧市列入全國首批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成為廣西唯一入選的全國首批15個創建單位之一。
傳承創新,打造大健康國際新名片
隨著全球大健康産業的興起,廣西的傳統醫藥健康國際創新合作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如何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近年來,我區的中醫藥國際交流頻頻結出新碩果。其中,成功舉辦兩屆中國-東盟傳統醫藥論壇、一屆中國-東盟傳統醫藥健康旅遊國際論壇(巴馬論壇),進一步擴大了傳統醫藥的國際影響力。作為首批中醫藥服務貿易重點區域,經過3年的建設取得較好成效,我區已順利完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商務部的驗收工作。
2016年底,自治區科技廳提出打造“一帶一路”背景下桂港澳與東盟中醫藥大健康産業國際創新合作圈倡議。倡議實施以來,廣西聯合粵港澳地區啟動了“藥用植物4.0計劃”,共建中國-東盟傳統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等一批科技創新基地,力促大健康産業發展。
此外,相關單位與老撾衛生部食品藥品司、柬埔寨衛生部傳統醫藥中心、奧地利格拉茨大學、新西蘭中醫學院等機構簽署傳統醫藥交流合作協議;開展對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國家傳統醫藥人員培訓、種質資源交換和科研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果。2018年,隨著作為自治區成立60週年大慶重大公益性民生項目的廣西國際壯醫醫院開業,廣西的壯瑤醫藥更是迎來一展身手的大舞臺。
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構建康養産業新業態。下一步,我區將繼續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一批中醫藥醫養結合示範基地,以此推動傳統醫藥與養老、旅遊、文化等産業融合發展,實現養老機構與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深度融合。將中醫藥研發優勢與廣西豐富獨特的中醫藥技術和民族醫藥技術結合起來,發揮中醫藥壯瑤醫藥資源優勢,實現中醫藥特色優勢産業發展與文化、旅遊産業的優勢資源整合,為更多群眾享受美好生活提供更強有力的健康保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